灸肚脐后的排病反应灸的常用穴位

【灸肚脐后的排病反应灸的常用穴位】艾灸肚脐后的排病反应

灸肚脐后的排病反应灸的常用穴位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1、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等,秋冬季艾灸更为易于上火 。艾灸所擅长的是扶阳,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 。
2、灸时出水蒸气,灸后起泡,有水泡和脓泡,多为灸到一定程度的寒邪外排,多为灸后自己不知不觉发生的(不小心烫伤除外) 。泡破邪,说明灸的效果 。用针刺破,每天用手悬灸 , 灸杀菌消毒 , 促进愈合,一般不包扎 。期间可能不断排水,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一周到两周之间,期间泡沫不得见水 。
3、艾灸时,艾灸后皮肤发痒 , 开始艾灸的情况表明寒邪在身体表面,艾灸一段时间出现的说明寒邪深 , 都是艾灸的有效表现 , 坚持艾灸可以缓解 。
4、皮肤灸出花斑或红点,花斑皮肤红白,红点可能有痒感 。斑点多见 , 体内寒湿,一般艾灸时间消失,消失的同时,体质也大大改善 。红点多为体内寒湿过重 , 多为灸一段时间后出现,红点出现后,随身灸难以灸,需要烟雾直接灸法,部分缓解 。
5、灸后失眠或嗜睡,灸后失眠多出现在灸的某个时间段,多由寒邪外排引起 , 有时一休不眠,有时说不出来的痛苦,但之后感觉到的问题有所好转 。艾灸后嗜睡比较常见 , 艾灸后阴阳重建,体内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睡眠可提供良好的战场,有助于身体恢复,此时注意适当休息,晚上不要灸得太晚 。
6、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表现,此时应多喝水,这些反应逐渐消失 。一般来说,灸后尿频的话,肾脏和泌尿系统不太好的女性提示妇科有问题 。
7、有些人稀疏,频繁稀疏,粪臭 , 这也是排气的反应 。如果有这种反应,一般胃肠有问题或肿瘤 。肠道问题很多 。
灸的常用穴位
1、灸柱穴
柱穴为督脉,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柱子有理性肺气、补充虚损、解毒、宁神志的效果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 , 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缦涣?nbsp;, 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此外 , 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中,儿童每月灸身柱、天枢 , 无病 。
2、灸大椎穴
大椎穴是监督脉 , 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 , 大椎穴又称百劳穴 , 是监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被称为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 。该穴具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增强全身的作用 ,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数量 , 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
3、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 ,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 。悲伤的思想积累,中脑主之 。玉龙歌说:黄苁四肢无力,中脑,足三里 。灸中院有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的抵抗力,对胃胀痛、呕吐、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很好的疗效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