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变态为什么死亡( 二 )


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 , 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 , 如浮萍 。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 , 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 。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 。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 , 有些蝌蚪长出后脚 。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3]
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 。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 。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 。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 。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3]
蝌蚪饲养
蝌蚪应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 。合理掌握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 。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 , 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 , 每次投喂量均衡 , 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 。在蝌蚪采食旺季 , 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 。
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极大 , 一般4~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
石蚌什么季节才会有?3月份到10月份才有,剩下3个月在冬眠!
石蚌为蛙类之一种,生长在深山等沟的溪流石缝之中,体大如蟾蜍,四肢肥胖,肉质较牛蛙为优,为云南贵州山箐中之水产品,墨江产量较多,拿来用作清炖,配以葱花、胡椒、食盐、味精等佐料,即可食用 。中国林蛙肉质细嫩,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适合各种年龄的人,特别食体弱多病者及老人食用,具有很高的食补价值 。经烹调能释放出大量的肌溶蛋白及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因而味道香浓
怎么样小蝌蚪?蝌蚪是吃浮游生物,饲养蝌蚪最好用池塘水,自来水是不行的,纯净水也不行 。
蝌蚪会自相残杀的,很多在一起的时候,自身会分泌一些毒素,杀死一部分个体,以至让其余的个体在有限的环境中更好的生存下去 。
蝌蚪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煮过的菠菜和窝苣是适宜的饲料,但不要煮得过熟,并且要去掉纤维 。
初期给饲料要少,以后逐渐增加,每天定期投饲料一次 , 不宜过多 , 以免饲料残留水中引起腐败 。每次给食后残留的饲料,必须用吸管清除出去 , 并且每隔一两天换一次水 。最简便的饵料是面包、饼干的碎屑或碎饭粒,也可以给少量煮熟的蛋黄作为动物性饲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