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变态为什么死亡

石蛙变态为什么死亡,外面抓回来的蝌蚪怎么养?动物食性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 。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 , 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 , 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 。此外,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 , 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 。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 。如果你是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 。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 。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等 。当然也可以乱丢,干面条末、肉末、小鱼虫、面包屑、各种昆虫、水草等 。[3]
生长繁殖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 , 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 。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 , 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 , 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 。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诘纳舷路接斜∧ぷ吹纳舷挛谗ⅲ?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口出现后 , 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 。当吸盘消失时 , 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 , 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 , 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 。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 。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活 。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3]
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 。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 , 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 , 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 。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 。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 6 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 。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 。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 , 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 , 体长可长到1~1.5cm 。[3][5]
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 , 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 , 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 。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 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 , 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 。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 。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 。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 。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 , 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3]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