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塘什么时候用石灰

蟹塘什么时候用石灰,虾池什么时候换水最好?换水是重要内容 。
通过换水可以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同时也能将一些有害物质带出虾池,保持池水的清新 。一般说来,要想取得对虾高产,就必须有较大的日换水能力 , 河北省唐海县、青岛市崂山区流亭镇等许多高产单位的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在某些海区的某一时期就不一定是这样,有时换水越多越多,对对虾的危害也随之增大,轻者生长变慢,重者造成发病死亡 ,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科学换水的问题 。
(1)要经常换水 。从肥水阶段开始就要注意加水换水的工作 。既便在前期,适当地进行加水或换水,对肥水繁殖单胞藻也是有利的 。否则水质老化、盐度升高除对虾苗生长有影响外,也会抑制单胞藻的繁殖 。养殖中后期更要注意经常换水,有条件的虾池最好每天都换水,使池水始终保持较稳定的清新状态 。如果平时不换水,只在大潮汛期间才进行大换水的虾池 , 就很容易出现因换水影响对虾生长的现象 。
(2)要加强水质检测 。要经常检测海区水源水质和虾池水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及生物因子状况,以便根据检测的实际状况指导换水 。目前常规水质控制的理化指标是:盐度0.1-3.6%,最好在l -2.8% , 日变化幅度不超过0.5%; ph值 7-9;溶解氧含量4毫克/升以上;氨氮0.6毫克/升以下;底层水硫化氢含量不超过0.0l毫克/升;透明度30-60 厘米 。生物指标的监测,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可定期检查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品种与数量变化状况 。硅藻、金藻、单细胞绿藻及桡足类、沙蚕等是属于有益的生物品种,而蓝藻、甲藻及原生动物大量出现则是池水不良的表现 。池水中单胞藻数量也要保持适当的密度,如每毫升池水中单胞藻数量达到10万个以上时,也应引起注意 。
(3) 加大换水量 。
一是气温高、闷热无风时;或在连续晴天后突然转阴肘;或持续高温 , 水温不断上升,达到30℃以上肘 。
二是池水过肥 , 池水中生物量过高,水色过浓、透明度不足30厘米时 。
三是对虾活动不正常或发生虾病时 。
四是池底变黑、池水恶化时
不良底质
1、酸臭、腥臭底质
形成原因:池底腐败的有机质过多,主要是由于清塘不彻底、养殖过程投饵过剩、没有采取措施定期改良底质等 , 另外,增氧措施不足,又没有定期抛撒增氧剂,使得有机质没有得到充分氧化分解,产生大量有毒中间产物,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严重时底质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出现“冒泡”现象 。
2、板结底质
形成原因:多次大量使用化肥肥水、过量使用硫酸铜杀虫杀藻剂、大量使用生石灰等药物,造成底质板结,底质与水体之间气体、营养元素的交换被阻隔,水环境缓冲能力减弱,水质变化无常 , 水产动物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
3、“泥皮”底质
形成原因:大量老化死亡藻类和悬浮胶体沉积物沉淀于底部,在微生物作用后,会变成浮皮、并在水体表面形成大量泡沫等 。
4、“丝藻”底质
形成原因:底质与水体之间营养元素的交换被阻隔 , 致使水体营养元素的不平衡或缺乏,出现“倒藻”、“转水”(水质一夜之间变清),水质过瘦 , 清澈见底,底部丝状藻、青泥苔大量繁殖 。
5、“浑浊”底质
形成原因:有机质残留过多,且得不到充分氧化分解,以胶体形式释放并悬浮于水体中 , 造成水质“浑浊”;或养殖密度过大,水产动物在底部不断骚动,引起水质“浑浊”;或因暴雨夹带大量粘土浆 , 引起水质“浑浊” 。“浑浊”水质,悬浮沉降到底部,必然引起底质“浑浊”;另外,“浑浊”水质会遮蔽藻类光合作用,使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使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病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