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你是父母最好的礼物


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你是父母最好的礼物

文章插图


30年前,她是与邓丽君齐名的著名歌星 。


30年后,她把三个儿子全部送入斯坦福大学,一跃成为话题人物 。


她就是教育学博士——陈美玲 。


当媒体采访她有什么秘诀时,她莞尔一笑,讲了一个小故事:


第一次发现大儿子说谎,是小学一次考试之后 。


当我问他“考试成绩下来了吗”,他回答“还没” 。


后来在整理书包时,我无意间翻出了考卷,展开被揉得皱皱巴巴的卷子,看到了红笔写得七十分 。


我问他:“为什么要对妈妈撒谎呢?”


大儿子解释道:“因为我考得不好……”


当时我心里像被戳了一下,儿子肯定认为,只要不让我知道他考得不好,我就会认定他是个好孩子 。


【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你是父母最好的礼物】于是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问他:“为什么不相信妈妈对你的爱呢?”


儿子低着头,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让人心疼 。


然后我开始说:


“无论你是怎样的小孩,妈妈都最喜欢了,你完全没有必要隐藏自己,要相信妈妈的爱 。


为了隐藏一个谎言,就要撒第二个谎 。这样下去,妈妈和你的心会越来越远 。”


不管花多少时间和孩子好好交谈,他肯定会明白的 。


我坚信,这才是真正的母爱、真正的教育 。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金伯利·布雷恩也曾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指出:


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


对于孩子来说,体罚或者训斥,或许会取得暂时性的成效 。但过不了多久,他们又会“故伎重演” 。


唯有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才是父母给予孩子的一份人生厚礼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指出,情感引导有四种常见误区 。


第一种误区,是控制型和放任型父母 。


电视剧《少年派》中,林妙妙的妈妈从女儿放学回家开始,便从吃饭到洗手开启了唐僧般的碎碎念,连林爸爸都很无语 。


而邓晓琪的妈妈,认为给孩子足够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爱孩子,常年在外打拼,却很少和孩子沟通交流 。


控制型妈妈更关注孩子的行为,放任型妈妈则大都无所作为 。


而摧毁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以爱的名义全方位地控制孩子 。


前段时间,热播剧《开端》中的二次元社恐少年卢迪火了 。


卢迪从小患有哮喘病,父母竭尽所能地呵护着他,这种呵护一直到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依然有增无减 。


父母高举爱的大旗,对卢迪的生活指手画脚,即使养一只猫都要遭到反对 。


最后,他撕心裂肺地对妈妈说:


“你怎么不想想我的感受?


你一直觉得在保护,其实是在软禁我 。


我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我不是你的附属品!”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足够好的妈妈”这个概念,其中包含着父母的分寸感 。


父母可以给孩子亲密的爱,但更要尊重孩子,把控制权和决定权交到孩子的手上 。


孩子没有问题,父母和老师也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必定是沟通方式的问题 。


第二种误区,是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


你正在做饭,孩子放学回来跑过来说:“妈妈,我想跟你说件事 。”


你边炒菜边说:“没看见我在做饭吗?待会儿说 。”


不要随意轻视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对你说的话 。


如果家长能够以理解的态度来回应孩子的各种消极情绪,他们会因此学会恰当地处理这些感情 。


这种能力会帮助他们在成年以后,处理工作中和感情上所遇到的问题 。


第三种误区,是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 。


“为了训练女儿学会使用便盆,她每成功一次我就奖励她一张贴纸 。”


“只要你这次期中考试都能考A,爸爸就给买一部手机 。”


这种“奖励式育儿”,在短期内可能有效 。


但从长远来看,外部激励会让孩子失去对事物本身的兴趣,从而削弱内在动力 。


第四种误区,是以消极结果作为惩罚 。


“这么简单的字都学不会,猪脑子啊!写上100遍,看你还能不能记住!”


语言暴力的伤害,会给孩子带来一生无法修复的伤痛,埋下心理隐患,一旦情景复发,就可能被引爆 。


如果不想鸡飞狗跳,那就要运用智慧去管教孩子,管教就是引导 。


正如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说:


每当我们无法做到完美的时候,都想要责怪自己、攻击自己,但那样做并不会让我们的孩子从中受益 。


因此,我建议家长们把努力的目标从接近完美改为远离愚蠢 。


多检讨一下为什么没能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为什么做不到诚实地表达本意,这才是进步的途径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


“永远从同情的角度出发,作为孩子的情感引导者,你应当学会换位思考 。”


对于父母来说,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


热播剧《人世间》中,周蓉因为各种原因,把女儿玥玥放在弟弟秉坤家十多年,造成母女关系十分疏离 。


但当15岁的玥玥苦恼“不知道如何处理和周楠的关系”时,周蓉的一席话,瞬间暖化了玥玥的心灵,拉近了两颗原本距离千山万水的心 。


周蓉提醒她:“玥玥,你才十七岁……”


话还没说完,玥玥丧气地像背课文一般接了下文:“各方面都不成熟,感情上也是!”


周蓉很清醒:现在的玥玥如同当年的自己,为了爱可以奋不顾身 。


于是,在她聆听了玥玥的真实想法之后,没有说教和挖苦 。


而是分别从周楠和她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周楠重情义的主观原因和家庭原因 。


玥玥听得心服口服,也更加深了对哥哥周楠的了解 。


最后,周蓉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情感领悟: 多为对方考虑,做好自己 。吸引对方比追求对方,更重要!


玥玥彻底被妈妈的引导所折服,母女的心迅速靠拢 。


情感引导不仅可以促进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 。


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打造一件“保护盔甲”,在孩子遭遇逆境的时候,能够更快地从消极的情绪中恢复过来 。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充满了爱和善意的父母,也免不了对孩子进行责备惩罚和说教 。


想起前两天邻居向我抱怨的一件小事 。


儿子考了98分,全班第一,他得意地和爸爸说:“我这次考了98分!”


爸爸却问:“那两分是怎么回事?”


下次,儿子真考了100分,他以为这次爸爸总该满意了,没想到爸爸只说了三个字:“别骄傲!”


从此,儿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


这位邻居的苦心,我能够理解,他是想让儿子戒骄戒躁 。


但儿子接收的信息却是,满腔的热情被一盆盆冷水浇灭,自己再多的努力,也得不到爸爸的认可,这样的努力没有任何意义 。


约翰·戈特曼认为:孩子的每一次激动、悲伤、愤怒或者害怕,你都要陪伴她们度过 。


作为父母,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以她最需要的方式去帮她 。








一个从小受到情感引导教育长大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呢?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


4岁男孩克尔顿和几个孩子在公园里玩,他们不停地推着玩具绕圈跑 。


其中两个男孩把他们的玩具,直接从两岁小女孩的脚上压了过去 。


女孩大哭,克尔顿走到小女孩妈妈面前对她说:


“我为我的朋友这样做感到很抱歉,她们甚至没有停下来避开 。”


女孩的妈妈第一次听到这样绅士的道歉,竟然出自一个仅有4岁孩子的口中,太不可思议了!


她对克尔顿的妈妈说:


“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孩子像他这样为他人着想,感谢你教育出这样一个好儿子,他真让我刮目相看 。”


情感引导,让孩子能够面对不同意见或是发生争论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 。


克尔顿的父母是怎样通过情感引导,培养出一个有同情心、懂得包容的“小绅士”呢?


1.播下种子


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要求,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 。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目的是体察孩子的需求 。


3.聆听


这一步至关重要,尤其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你甚至要蹲下来和他的视线齐平,以便让他知道,你在专心致志地关注着他 。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鼓励孩子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不可以把情绪发泄在他人身上 。


5.同情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即感同身受 。


当我们真正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孩子的消极情绪也会很快地消失 。








《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中说:


“孩子的大脑像一张白纸,等着你去涂颜色 。


你只需要给他爱、照顾他、引导他,让他了解这个世界,给他做导游 。”


陪伴孩子成长的终极目标,就是有一天,即使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们依然拥有能够幸福快乐的能力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