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无人超市」早就死了,为什么美国的亚马逊还在坚持?


中国的「无人超市」早就死了,为什么美国的亚马逊还在坚持?

文章插图
零售依然是服务业,需要「人」参与其中 。

作者 | Jesse
编辑 | 靖宇

为了这一天,亚马逊等了足足 4 年 。
2022 年 2 月底,亚马逊终于完成了对华盛顿特区一家 Whole Foods 全食超市的「无人化」改造,让它以全新面貌开门迎客 。
顾客可以在超市门口用手机或自己的「掌纹」登录亚马逊账户,进入超市,选购商品,然后直接离开 。过程中,亚马逊的「免结账即走」(Just Walk Out)系统会自动追踪、识别顾客选购的商品,在后台完成结账扣款,实现「无感支付」 。
这套无人零售系统,其实早在 2016 年,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开发 。2018 年 1 月,亚马逊在西雅图,开设了第一家主打「无人零售」概念的实体店,Amazon Go 。上线初期,亚马逊雄心勃勃,号称 4 年内要在全美开设 3000 家无人零售店 。
4 年之期已到,Amazon Go 的门店总数仍然只有 30 家 。也是在 4 年之后,亚马逊才首次将这项技术部署在旗下全食超市,象征着这项技术,向前迈出一大步 。
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国内电商巨头,也都曾探索过「无人零售」这个技术方向,但很快都放弃了 。时至今日,全球几乎只有亚马逊一家公司还在坚持 。
「无人零售」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它远远落后于计划的发展进度,还有机会加速吗?
01 美妙的开端无人零售技术,起源于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如果去超市,不用排队结账,就好了 。
听起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随着各种传感器、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的发展,亚马逊逐渐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信心 。
2016 年 12 月,亚马逊首次对外公布了 Amazon Go 无人零售店,开始面向内部员工内测 。
为了打造「免结账即走」的购物体验,亚马逊设计了一套极为复杂的传感系统,用于追踪顾客,以及他们选购的每一件商品 。
首先,Amazon Go 商店的天花板上,布设有密密麻麻的摄像头,用于追踪顾客的位置,识别顾客拿走了什么商品;除此之外,每一件商品也内置了传感标签,可以被货架感应识别 。一些货架还内置了可以探测重量的传感器,用于交叉验证到底什么商品被「拿走」或「放回」 。
去 Amazon Go 购物,顾客只需要在入场时扫一下自己的亚马逊账户二维码,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选购商品,不想要的东西也可以随时放回货架 。一切都会被系统默默记录,购物完成后,直接离开即可 。
【中国的「无人超市」早就死了,为什么美国的亚马逊还在坚持?】华盛顿特区一家全食超市天花板上垂落多个摄像头|全食超市
2018 年 1 月,亚马逊在西雅图开设了第一家对外公开的 Amazon Go 零售店 。开业初期几乎引发轰动,各种怀着好奇的顾客,科技爱好者,YouTube 博主,纷纷前往「探店」,几乎全都惊讶于这套系统的神奇,赞叹这种体验的便利 。
亚马逊也因此信心倍增,在内部提出了一项,在全美开设 3000 家 Amazon Go 无人零售店的计划 。虽然彭博社就这一消息求证亚马逊时,亚马逊没有置评 。
即便如此,市场仍对「无人零售」的未来充满信心 。加之 2017 年,亚马逊刚刚收购了主打有机食品的高端超市「全食」(Whole Foods),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亚马逊会将全食超市改造成极具未来感的「次世代无人超市」 。
而且,「免结账即走」技术不只是亚马逊自己可以用 。当年亚马逊为了解决自己电商业务的需求,自建服务器系统 。取得技术领先后,再将服务提供给其他企业,逐步发展成了 AWS 云计算服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