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被发现吃肉 吃肉的大熊猫


大熊猫被发现吃肉 吃肉的大熊猫

文章插图
【大熊猫被发现吃肉 吃肉的大熊猫】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开展大熊猫种群生存状况调查时,发现了一只大熊猫正在啃食羚牛骨头,据目击者称:当时与大熊猫距离不到50米,周围没有竹林,但却发现大熊猫正在吃东西,仔细观察发现大熊猫正在捧着一根一尺多长的骨头啃,吃了大约10分钟左右,大熊猫丢下骨头,慢悠悠地走入山林,爬到了一棵树上 。
第二天早晨,巡护员再次上山时,发现了这只大熊猫的粪便,与常见的大熊猫粪便相比,这团粪便颜色明显偏白,这正是骨头中的钙质呈现出的颜色 。
其实这已经不是大熊猫第一次被人发现吃肉了,之前工作人员也采集到了大熊猫吃肉的粪便,粪便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动物残骸和毛发 。
在我们的认识之中,大熊猫的祖先就是肉食动物,但在演化之中它们丢失了感知鲜味的基因,从此只能以竹子为食 。那此次人们观察到大熊猫吃肉,是否意味着大熊猫吃肉基因要觉醒了呢?
其实,从大熊猫的演化来看,大熊猫之所以吃素并不仅仅是因为丢失感知鲜味的基因,而是被逼无奈 。大熊猫的肠道,其实更适合以肉类为食 。
大熊猫根据现如今的研究发现,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和大熊猫不同,始熊猫主要以肉类为食,它们的牙齿和爪子比较锋利 。
大约在300万年前,小种大熊猫开始出现,此时的它们演化成为了杂食动物,既会吃肉,也开始以竹子为食,也就是说它们吃竹子的历史非常悠久 。
小种大熊猫的实力并不弱,甚至还和当时的剑齿虎共同成为了食物链的顶端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更新时晚期时,地球逐渐进入到大冰期,大冰期导致了全球多个地区被冰雪覆盖,一些无法适应大冰期环境的动物纷纷灭绝,但是大熊猫却找到了适应冰期的生存策略 。
首先要知道的是,虽然大冰期会导致全球绝大多数地方并冰雪覆盖,但有一些地方因为纬度、地形、海拔等因素依旧比较温暖,成为了动物们的庇护所,大熊猫所生活的秦岭就是这样的一个庇护所 。
其次,大冰期导致了动物大量死亡,幸存的物种也竞争非常激烈,以至于大熊猫依靠肉类难以为继,再加上捕食猎物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纯粹依靠狩猎很可能入不敷出,于是大熊猫走向了以竹子为食的道路 。
以竹子为食有非常明显的好处,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其他动物吃竹子,竞争不激烈,另一方面是竹子是大型的草,数量足够多,而且每年都在萌发 。而且大熊猫在演化时丢失了感知鲜味的基因,并不是非要以肉类为食 。
但是以竹子为食也有不好的地方,大熊猫虽然口味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肠道结构依旧是食肉动物 。
食肉动物为了要消灭肉类中的病原体,会演化出较强的胃酸;同时食肉动物的肠道长度较短,使得肉类食物不会在体内停留较长时间 。
食草动物则不同,植物中营养含量低,同时富含多种难以消化的纤维素等,为了尽可能地从食物中获取营养,食草动物演化出了和微生物共存的方式,比如:牛胃中有瘤胃,瘤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分解后的产物会再被牛胃吸收 。为了让胃中的微生物能够在体内存活,食草动物的胃酸酸性较弱、
另外,植物营养含量低,食草动物为了榨干每一口食物的营养,演化出了较长的肠道 。
大熊猫的胃酸高,肠道短,明显不适合以植物为食,所以它们对食物的利用率非常低,你甚至能够从它们的粪便中看到竹竿、竹叶的形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