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有什么食用方法 吃红薯要注意什么


红薯有什么食用方法 吃红薯要注意什么

文章插图
一、红薯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1、红薯忌与柿子同吃:红薯和柿子不宜在短时间内同时食用,如果食量多的情况下,应该至少相隔五个小时以上 。如果同时食用,红薯中的糖分在胃内发酵,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和柿子中的鞣质、果胶反应发生沉淀凝聚,产生硬块,量多严重时可使肠胃出血或造成胃溃疡 。如果感觉胃部不适,一定要去医院做胃镜,看看是否有胃出血或胃溃疡 。2、吃红薯不可过量:红薯含一种氧化酶,这种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红薯吃得过多,会使人腹胀、打嗝、放屁 。红薯里含糖量高,吃多了可产生大量胃酸,使人感到“烧心” 。胃由于受到酸液的刺激而加强收缩,此时胃与食管边接处的贲门肌肉放松,胃里的酸液即倒流进食管,人就吐酸水了 。糖分多了,身体一时吸收不完,剩余的在肠道里发酵,也会使肚子不舒服 。因此,现在流行的红薯养生法并非人人都适合 。如果食用后出现腹泻的症状,就别勉强了,改吃糙米也有同样的效果 。
【红薯有什么食用方法 吃红薯要注意什么】二、吃红薯很讲究
1、红薯忌生吃 。南方不少地方时兴生吃红薯 。红薯淀粉含量多,生吃的话消化较困难,最好煮熟吃 。高温加热还能使可溶性纤维易消化,使其糖链变短,增加红薯甜味 。2、红薯忌单吃 。吃红薯时应当配合其他的谷类食物 。单吃的话,由于蛋白质含量较低,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 。所以,传统的将红薯切成块,和大米一起熬成粥其实是更科学的 。3、红薯含有一种氧化酶,这种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红薯吃得过多,会使人腹胀、呃逆、放屁 。红薯的含糖含量较高,吃多了可刺激胃酸大量分泌,使人感到“烧心” 。胃由于受到过量胃酸的刺激而收缩加强,胃酸即可倒流进食管,发生吐酸水 。4、吃红薯时最好搭配一点咸菜,可有效抑制胃酸 。5、红薯的糖分多,身体一时吸收不完,剩余部分停留在肠道里容易发酵,使腹部不适 。中医认为,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红薯 。6、然而,红薯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红薯缺少蛋白质和脂肪,人们不要把红薯当作主食吃,最好搭配其他膳食一起吃 。
三、红薯什么时候吃对身体最好呢
专家介绍,红薯最大的功效是能够调节肠道,它含有可溶性纤维和大量的菌群,有通便排毒功效 。因其脂肪和热量的含量低,因而对减肥、健美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吃红薯的时候,想健康又营养,那么就要有讲究了 。红薯缺少蛋白质和脂质,因此要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食物一起吃,才不会营养失衡 。最重要的是,红薯最好在午餐这个黄金时段吃 。这是因为我们吃完红薯后,其中所含的钙质需要在人体内经过4~5小时进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这种情况下,在午餐时吃红薯,钙质可以在晚餐前全部被吸收,不会影响晚餐时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 。提醒:红薯和柿子不宜在短时间内同时食用,如果食量多的情况下,应该至少相隔五个小时以上,另外,红薯不宜吃得过多,如果吃的过多,会使人腹胀、打嗝、放屁 。更重要的是,红薯里含糖量高,吃多了可产生大量胃酸,使人感到“烧心” 。
四、红薯的几个食用法
地瓜汤的做法【1】南瓜红薯汤材料1.低盐培根60g-切碎2.洋葱2小个-切末3.鸡汤1.9L4.红薯240g-去皮,切成1.2cm大小的块5.南瓜泥450g6.盐、胡椒各1/8茶勺7.肉豆蔻若干8.香菜2汤勺-切末做法1、用中火将培根碎末煸炒大约3分钟,至肥肉变软,培根粒变脆后,取出待用 。2、将洋葱末放入锅中,加入1/4杯的鸡汤和少许盐搅拌,煮大约3分钟到洋葱变软即可 。3、加入红薯块搅拌,煮3分钟 。4、然后加入剩余的鸡汤,煮沸 。加盖但不要扣死,煨煮大约10分钟,等红薯快变软即可 。5、将汤内的所有蔬菜取出,放入搅拌机里搅成蔬菜泥后取出 。6、加入南瓜泥,搅拌均匀 。7、把蔬菜泥(6)放回到汤锅里再次煨煮,加入剩余的盐、胡椒、肉豆蔻 。8、将汤盛入汤碗内后,撒上培根碎末和香菜末即可食用 。地瓜汤的做法【2】鲜淮山米汤地瓜煮海肠材料海肠200克,鲜淮山、地瓜各100克,草菇片30克,芹菜段50克 。调料米汤500克,炸蒜片15克,胡萝卜花20克,盐5克,味精3克 。做法1、将海肠两头的刺切掉,控出腹部血水后用刀背将腹内肠子刮净,用水冲洗血污;鲜淮山去皮后切长4厘米、宽1厘米、厚0.3厘米的块;地瓜去皮,切成同淮山同一规格的块 。2、锅内放米汤、炸蒜片、胡萝卜花、草菇片、淮山块、芹菜段、地瓜块大火烧开,改小火烧10分钟后放盐调味,下海肠后立即放味精调匀,出锅装盘 。地瓜汤的做法【3】红豆甘薯汤材料红豆180g,红薯(也称甘薯,白薯)300g,冰糖100g做法红豆淘洗干净,加水浸泡3小时 。红薯去皮洗净切成大小适中的块 。煮锅中加入红豆和2000ml冷水,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煮至红豆七成熟,加入切好的红薯块,继续煮约30分钟,至红豆、红薯全熟 。加入冰糖调味,至冰糖化开即可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