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浪漫主义生活 浪漫主义者的生活


我的浪漫主义生活 浪漫主义者的生活

文章插图
注:图文无关,只是这半年以来,捕捉的一些光影……


引:浪漫主义的前世今生18世纪启蒙时期的欧洲,教会势力节节败退,当康德的理性主义逐渐成为思想的主流,乃至唯我独尊的时候 。
德国的一些年轻人越来越无法承受这种理智思考的重负,便在康德哲学的不足之处找到一丝自由的空间,随心所欲地用艺术、感情、想象和渴望来诠释彼时的理性无法触及的生命真谛 。
他们从物质世界走进内心世界,创造了一个浪漫主义的世界 。
如果说两百多年前,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是源于对过度理性的哲学思想进行反扑 。那么两百多年后,当资本主义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生产方式时,如今的年轻人在面对同样过度理性的经济理论时,他们的选择却走向了两个极端——“接受996式奋斗的福报”和“低欲望的佛系躺平”,却忘记了人生可以拥有另辟蹊径的浪漫主义 。
王小波曾经说过,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
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一个足够浪漫和诗意的人,我只是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此生此世就那么毫无反抗地生活着,实在太不值得过了 。
相反,在那些叛逃寻常的时间里,即便我们仍然很平凡,也多多少少都会添加一抹浪漫主义的色彩 。
前些天晨跑的时候,遇见两个遛早的老人,碰巧听到其中一个说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然后,我和她们擦肩而过,一边跑着脑海中一边回响着这首属于上个世纪的经典歌曲——《最浪漫的事》 。
那天,蔚蓝的天空衬着白云,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枝在地上投射出圆圆的亮斑,清晨的微风拂过时,那些亮斑一闪一闪的,像是在眨眼睛 。
我一下子被触动了,我想把那些亮斑捡回家,想把“最浪漫的事”变成现实 。
自从去年六月出走西藏,回想近一年的生活状态,看似很自由却总觉得不那么随顺,便决定写下这些只言片语 。算是对近期碎片想法的整理和交流,也给自己一个关于“怎么生活”警示 。


不再浪漫的爱情不管我们在脑海中还是网络上搜索关于“浪漫”的一切,一大半都与爱情紧密相关 。毫无疑问,这个世界最浪漫的感情肯定是属于爱情的 。大概相较于自爱和友爱之外,人们总是给这种最捉摸不定的感情更高的期待 。
但是,爱情也恰恰面临更多的挑战 。因为当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发展到无比充分的地步,已经没有人可以从社会中独立出来 。
那么,现代成年人的爱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不再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事情,而是要向未来看,向婚姻看的 。这种爱情的挑战虽自古有之,却在现代社会越发明显 。
与爱情的长远视角相比,友情是完全可以享受当下的,亲情则是更加稳固的关系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觉得爱情不如友情,更加让人快乐的原因吧 。
朱德庸就曾经辛辣地指出——在现代城市里,爱情不再是一种浪漫,婚姻不再是一种祝福 。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中,做出这样“经济理性人”式的爱情选择,自然是无可厚非的 。我只是为那些夭折的浪漫爱情,感到一丝惋惜和悲伤 。
在这里,我也并非鼓吹浪漫主义的纯粹爱情,那毕竟不够现实 。我想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一个看似独立的个人,一旦被裹挟着物质社会当中,我们的选择其实越来越狭隘,我们不得不放下很多的浪漫和美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