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俗称和由来 节日的由来是什么( 二 )


我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为“苍龙七宿” 。仲夏端午苍龙整个星座都出现在天空中最显著的位置,古人把“飞龙在天”这天定为龙的节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相传与楚国大臣屈原有关,但从起源上来看其实不然 。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 。每到这一天,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
五、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
六、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 。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年节齐名,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 。
中秋节自古便有观潮、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经久不息 。古时在我国福建一些地区,中秋之夜还有“抛帕招亲”的习俗 。
七、重阳节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
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等等活动 。《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 。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
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就要来一些实战了,大家做好准备了吗?
【例1】下列诗词中没有描写春节的是( ) 。
A.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节日的俗称和由来 节日的由来是什么】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C.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D.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答案】C
【笔航解析】“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自唐代殷尧藩的《端午日》,意思是: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诗中“艾符”和“蒲酒”可以看出描写的是端午节 。故本题答案为C 。
【例2】“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这首诗中包含着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这个节令是:
A.元宵
B.七夕
C.重阳
D.春节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