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常用手法中医推拿和按摩区别( 二 )


总之 , 按摩的补泻与刺激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手法的方向以及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殊性都有一定关系 , 操作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 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三、正骨推拿的好处
 疏通经络
《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 , 治之以按摩” , 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
【中医推拿常用手法中医推拿和按摩区别】如按揉足三里 , 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 ,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 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 。
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 , 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 , 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
调和气血
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 , 能运旋荣卫” 。这里的运旋荣卫 , 就是调和气血之意 。
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 , 循经络、按穴位 , 施术于人体 , 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 , 借以调和营卫气血 , 增强机体健康 。
现代医学认为 , 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 , 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 , 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 。
促使毛细血管扩张 , 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 , 使血液粘滞性减低 , 降低周围血管阻力 , 减轻心脏负担 , 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
四、中医推拿的起源
中医推拿 , 由来已久 , 有学者赞之为“元老医术” 。推拿作为以人疗人的方法 , 推拿一词是由摩挲、按矫、按摩逐渐演变而来的 。它不仅是名词的变更 , 而且包含着千百年来 , 从事推拿医术的医师不断总结 , 不断创新 , 不断发展的结果 。
推拿疗法的起源 , 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 。先民们在生存竞争中遇到意外损伤时 , 由于用手按抚体表患处而感到疼痛减轻或缓解 , 从而逐渐发现其特殊的治疗作用 , 并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这一独特疗法 。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载述:按蹻之法出自中国中州地区 , 这是因为该地区生活安逸 , 环境潮湿 , 民众“病多痿厥寒热 , 其治宜导引按蹻”的缘故 。唐代王冰认为“按 , 谓抑按皮肉;蹻 , 谓捷举手足” , 说明本疗法既有在体表的按摩搓揉手法 , 又有举足投手的肢体活动 。
《内经》还对本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介绍 , 指出各种痹证、痛证、痿证及某些急症可以按摩治疗 , 而腹部患有脓肿者则应禁止施以切按手法 , 反映了先秦时期对本疗法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 。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抢救虢太子“尸厥”暴疾时 , 曾成功地运用了推拿等治疗方法(《周礼注疏》) , 这是有关本疗法医治实例的最早文献记载 。
东汉着名医学家张仲景有《金匮要略》中介绍了前胸按压抢救心跳 , 呼吸骤停的心肺复苏术和膏摩治疗方法;《肘后备急方》有爪掐人中治疗晕厥患者的急救法 。
隋唐时期设立了按摩专科 , 有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等职别 , 并在太医署展开了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
到了宋金元时期 , 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 如宋代医生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产 , 七日而子不下 , 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 , 自为上下按摩 , 孕者觉胃肠微痛 , 呻吟间生一男子” , 运用了按摩法催产 。在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提出了老年人经常擦涌泉穴 , 可使晚年步履轻便 , 精神饱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