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服装品牌靠什么 新的服装品牌( 二 )


其中,Canada Goose 邀请Angel Chen设计师陈安琪成为首位特邀客座设计师,合作推出 2021 春季联名胶囊系列 。
国内知名品牌与本土独立设计品牌的跨界合作更加顺理成章 。
在2021年引发“野性消费”的鸿星尔克发布“青年共创计划”,与原创设计师合作推出其自行创作设计的产品,通过鸿星尔克发布面世 。此前,李宁、安踏以及特步也早已有此尝试 。
【中国新服装品牌靠什么 新的服装品牌】(图源:鸿星尔克官方微博)
从合作模式上来看,知名品牌似乎占主导模式,但不少独立设计品牌倾向于保持自己的独立态度 。
“相互合作不是随意的联名,品牌要拿出诚意 。”李逸超强调,隐蔽者与CAT卡特的合作一度存在不少理念的冲突,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作出结合双方品牌形象和态度的产品 。
坚守态度需要有所取舍,V&R国棉壹厂一度拒绝了不少合作邀请 。
詹慧坦言,合作不应只是抱着商业目的,联名追求的是一种品牌之间的契合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一起创作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值得引起大家思考的产品 。
行业阴影:抄袭成风
中国设计如今已成为不容小觑的“新势力”,但同时也受制于行业的粗放式生长 。
在李逸超看来,并非所有独立设计品牌都具备真正的国潮竞争力 。
在行业扎根多年,李逸超感受到国内独立设计品牌存在追逐爆款风格的现象,特别是利用价格战吸引消费者 。“因此,对比品质和价格,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会更倾向国外大牌 。”李逸超直言 。
从商业角度看,国潮更多成为品牌的营销手段 。
“国潮已经演变成一种商业概念,造就了一场又一场的商业狂欢 。”按照詹慧的说法,很多品牌没有深耕行业,更多只想抓住风口 。
抢占风口的同时,模仿抄袭成为国内独立设计品牌行业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
多名独立品牌主理人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抄袭在目前国内品牌中很常见,因为服装本身的门槛并不高,快速复制某种设计更能节省成本,即便被同行或消费者发觉,毕竟是快消品,最终影响也不算大 。
“独立设计品牌产品的雷同和‘撞设计’,很难有清晰的界定 。即便确认存在抄袭的问题,维权的成本太高,很少人愿意大费周章追责 。”李逸超对此很无奈 。
在粗放式生长背后,独立设计品牌的行业竞争也愈发加剧 。
一个流传在业内的说法是,目前能够真正存活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仅有 1%,多数品牌难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
“身边有一些独立设计品牌的同行朋友,发展不到四五年就走下坡路了,做到十年以上的很少 。”李逸超坦言,独立设计品牌在国内的发展机会和竞争是并存的,但竞争更激烈一些,导致很难有长青的品牌 。
产品核心:供应链挑战
品牌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产品设计,这无疑需要持续的投入 。
“ENSHADOWER隐蔽者一直在思考机能性上的更多可能 。”李逸超坦言,以机能性作为主打风格的设计方向并不简单,不论是裁片还是立体裁剪、分割都十分讲究,甚至在面料的选择上也有很大难度 。
基于此,即便设计团队已经有不小的规模,但李逸超仍会亲自参与设计,确保产品上新节奏的同时,展现出更好的设计样式 。
更大的挑战来自供应链 。独立设计品牌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略逊于成熟品牌,因此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精力 。
曾在美邦从事供应链业务的詹慧深知这一点 。“任何的服装产品不是靠画一张图就可以顺利生产,服装的工艺、面料以及更多原材料的筛选,都需要全面地梳理出匹配的供应链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