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什么意头? 穿绣花鞋有什么忌讳吗


究竟有什么意头? 穿绣花鞋有什么忌讳吗

文章插图
害人的“三寸金莲”清朝女子穿的“花盆底”造型奇怪,并且比高跟鞋还难穿,为什么后宫妃嫔非要执着于穿这种绣花鞋呢?
它究竟有什么意头?
又是被什么人发明出来的呢?
清朝后宫女子穿的鞋子之所以叫“花盆底”,就是因为它的造型像是花盆,上窄下宽、前平后圆 。
女子穿上它,整个重心既不在前也不在后,很容易崴脚摔倒,更重要的是,这种鞋子的造型并不符合大众的审美 。
“花盆底”还有一个官方的名字,叫做旗鞋,它是专属于满清的一种服饰,被满清发明出来,配套满清的服饰穿着,是大清独有的文化 。
而这种鞋子的发明,最开始就是为了迎合女子“裹小脚”的文化 。
古代封建时代的女性流行裹脚,人们将女性拥有“三寸金莲”为美,而这种畸形的审美最开始流行于五代十国 。
一名女子为了赢得南唐后主李煜的青睐,她自己开创了一个舞蹈,而这种舞蹈需要“足尖点地”,这样身姿就会轻盈优美 。
为了能让自己的舞蹈出神入化,她不惜直接将自己脚步缠上白绫,每日忍受着鲜血淋漓的剧痛练习舞蹈 。
最终果然让李煜对她宠爱有加,还对她的小脚爱不释手,慢慢地,民间女子也开始争相模仿,最后就流行起了“三寸金莲” 。
这种裹脚非常痛苦,需要在女子还没开始发育的时候,将她脚部的骨骼全部掰变形,然后缠上纱布,这样日复一日,最终形成“巴掌大”的小脚 。
唐宋时期,这种文化尚且只是一种风俗,人们只是习惯性的去延承,但是到了元代,人们竟然认为女子不裹脚是一种奇耻大辱!
这样畸形的思维不知道害了多少女性,很多缠足的女子一生都会伴随着疼痛,等到她们的女儿长大了,她们又不得不看着女儿再继续受这样的罪 。
到了满清时期,原本以为这种缠足的陋习应该会被摒弃了,但是谁知这种文化竟然有增无减,这是为什么呢?
满清属于游牧民族,不管男女,基本上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满清妇女需要在山上劳作,所以从不缠足 。
不过后来他们打进中原以后,因为非常崇拜中原文化,所以继承了很多汉人的思维与生活习惯,而裹脚这个习俗又被延续了下来 。
虽然以前她们不用裹脚,但是现在已经占领了中原,不需要再去跟以前那样受苦,自然就要慢慢展现女子本该有的样貌 。
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裹脚的,只有贵族人家的小姐才可以裹脚,而那些穷苦的人为了干活方便,都是不缠足的 。
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满清人又发明了跟女性的“三寸金莲”配套的鞋子,就是我们熟知的“花盆底” 。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设计理念最开始不是清朝人发明的,根据历史记载,早在2千多年前就发现了“高跟鞋” 。
这是怎么回事呢?
“花盆底”是用花盆做的?周朝时期,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高跟鞋”的身影 。
有一首叫做《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的诗,里面写了这么一句话:“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女子说着高履登上台阶,步态轻盈娇弱,飘飘欲仙,只不过那个时代的高跟鞋肯定不是清朝时期的“花盆底”样式 。
对于“高跟鞋”,古人们早就发现了它的优点所在 。
人们认为高跟鞋能够让女子的身形拉长,从而在视觉上让女子的身材比例更优秀,另外,本质上“旗鞋”的发明也是为了限制女子 。
古代女子有一种叫做“步摇”的头饰,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女子走路的时候“不摇”,到了清朝时期,旗头的发明也是为了让女子走路时不会晃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