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中的呜咽 鲁迅,呐喊


鲁迅呐喊中的呜咽 鲁迅,呐喊

文章插图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部分作品,都是鲁迅先生知名的作品,其中不少文章选段都被选进教材中,《故乡》中闰土刺猹的描写至今仍能背诵出来 。少时读鲁迅的作品单纯觉得故事好玩,不懂其深意 。如今对世界的认知,对历史都有所新的认知后,再拿起鲁迅先生的《呐喊》细细读,感受到的不仅是先生的清醒,也有先生在乱世中呜咽般的呐喊 。
读完这些小说,我对这些故事的感受是“既真实,又魔幻 。”比如《药》,读完后想“不可思议真的有人会蠢到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到“那个年代人们可能真的会这样想吧”的想法中 。感觉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很多时候,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个时代的,而正因为如此,身在那个时代却拥有无力改变的孤独 。
但是其更伟大的地方和我更敬佩的地方在于:尽管孤独,也要呐喊 。他是爱这片大地的,所以他才在认清一部分现实之后,仍然选择作为一个笔者,用文字唤醒这个民族的精神 。
一、 作品中的呜咽,十四篇作品中的人物或者是故事,都是悲伤的,无力的,让人窒息的 。
选择《呐喊》,是因为鲁迅是一位优秀的“毒舌家” 。大概是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言语上清醒甚至刻薄的作品,都说鲁迅先生的毒舌让人清醒,看来看去并不能在文字间直观感受到他的毒舌,二是在故事描述中的讽刺 。鲁迅先生的文字像一把刀子,划开了那个时代恐怖、无力的一面,让人绝望悲伤 。
呜咽,我想从《孔乙己》《药》《明天》《白光》四篇作品出发分析 。这四篇作品是在读的过程中感觉特别绝望的 。
读孔乙己,绝望是因为他人对孔乙己的态度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满口的之乎者也,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但是周围人的冷漠是最可怕的: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得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知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这段话读得我很窒息,替孔乙己感到窒息 。他是迂腐,让人无聊,但是也有一定的底线,原则和善良 。但是在众人之中,总是会受到众人有意的撩拨和嘲笑 。成为众人的乐子 。在失踪或者是死后也只是诸多看客的一句话代过 。孔乙己是一个时代人物群体的代表,但是这些看客却是鲁迅描写那个时代的一个群像,如果人都那么冷漠,从嬉笑别人中获得快乐,是多么可怕的社会 。
读《药》和《明天》,绝望是人所抓住的希望本就是绝望的 。这两篇放现在来看,像是在上帝视角,看着这些生活在悲惨命运中的人,他们抓住了他们口中的“希望”,而本身悲剧结局已经注定 。对他们的悲悯多过对他们无知的感叹 。站在如今的视角来看尚且无力而愤怒,想必鲁迅先生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也是“泣血”的吧 。如果结局本就是悲剧,那所有的希望都是更深的绝望 。鲁迅在描写这些人物的命运时,注入了对社会的思考,又或者说,鲁迅先生写这些故事的出发点,本身就是对当时那个社会国人的愚昧无知和社会现象的抨击 。读来让人沉重,也让人清醒 。
读《白光》,绝望在结局 。这个小说读到最后:第二天的日中,有人在离西门十五里的万流湖里看见一个浮尸,当即传扬开去,终于传到地保的耳朵里了,便叫乡下人捞将上来,那是一个男尸,五十多岁,“身中面白无须”,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 。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 。这种冲击是来自前面几乎整个篇幅的任务描写,而在最后的结局突然表明这个生命的逝去,潦草收场,这种轻描淡写的描述和前面细节上对他的探索,思考感受和挣扎的描写,形成了剧烈的反差,本以为所描写的“白光”是希望,然而却是一个死亡的潦草收场 。鲁迅先生写悲剧一定很成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