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经典故事 张仲景的医圣之路


张仲景的经典故事 张仲景的医圣之路

文章插图
张仲景的经典故事(张仲景的医圣之路)
医圣的名字由来 距今一千八百三十一年前,在古南阳郡涅水北岸一个叫涅阳的大村镇里,张家诞生了一个男孩 。满月的时候,全族百余口都来祝贺 。大家看到孩子长得眉清目秀,十分可爱,人人赞不绝口 。几个族中长辈连声催着孩子的父亲说:“孩子这么伶俐,可得起个好名字啊!”当父亲的低头略一沉思马上抬起头来,微笑着说道:“我看就取一个单名‘玑’,父老以为如何?”话音刚落,只见一个同族弟弟张伯祖轻拍双手,口中低低念着:“张玑,掌玑 。”突然高声称赞道:“好个张玑,真是咱们张家掌上的珠子啊!”大家听他一嚷,先是一愣,立即明白过来:“玑不就是珠子吗?好名字!”愉快的人们纷纷端起桌上的酒杯,为这个可爱的孩子,为孩子这个好听的名字,满满地干了一杯 。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中外皆知,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大医学家张玑,字仲景,生于公元15O年 。
张仲景自幼立志 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从小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启蒙以后,他除了努力学习一般儿童应该学的课业外,还喜欢博览群书,尤其喜爱读前人留下来的医学著作 。当时南阳经常有瘟疫流行,每次瘟疫到来,都不知要夺去多少人的生命 。轻者村村闻哭声、家家戴重孝;重则路断人稀,田园荒废 。儿童时代的张玑心里常常想:“我要是个医生,能治好这些人的病该多好啊!”
张仲景的同族叔叔张伯祖是当时南阳一带的名医,经常四出给人治病 。有一天,邻村一位农民得了伤寒病,来请张伯祖去看,正巧张仲景在叔父家里,于是张伯祖便带着仲景一起去给诊治,经过用药,患者很快好了 。张仲景亲眼看到叔父这高超的医术,心里赞叹不已 。他十分羡慕地问:“叔父的医道这么高明,是怎么学来的?”张伯祖听了,笑笑说:“我行医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说,但是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成为一个医生,必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仲景恍然大悟,于是拜张伯祖为师下功夫钻研医药,精究方术,决心做一个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践之厄,中以保身长全”的好医生 。
从此以后,张仲景每天除了在家钻研医书之外,一有机会,就跟着张伯祖外出治病,通过实践来验证从书本上学到的医学理论,加深对医药理论的理解,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 。晚上,虚心诚恳地请张伯祖 传授医术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张仲景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完了《内经》、《难经》等书籍 。平时,处处留心观察,搜集了许多民间治病的验方 。张伯祖看张仲景这样勤奋好学,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便把自己所有本事都传授给他 。
十几岁的张仲景拜张伯祖为师,勤奋钻研医术决心为民除疾的事,很快在南阳郡传开了 。一天,仲景去拜访同郡一位当时在朝中名人何颙,何颙和他交谈以后,发现他的志向十分坚定,非常饮佩地对张仲景说:“你这样热爱医学,又这样聪明而勤奋,将来长大后不论做官还是写诗词文章都不一定能有多大成就 。但是,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名的好医生 。”仲景听了笑着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
张仲景行医故事之妙手回春 张仲景经过几年刻苦钻研,医术提高很快,在全郡都出了名 。找他治病的人越来越多 。他从不摆架子,最反对“竟逐荣势,企踵权豪” 。不管贫、富、贵 、贱,白天黑夜,只要有人找他治病,他都立即前往,并且认真诊断 。就连外出采药时遇到病人,他也主动给人家治病 。有一年夏天,张仲景到桐柏山区采药,路过山脚下一个村子时,听到阵阵哭声,一打听,原来这个村子里正闹瘟疫,还死了不少人 。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偏偏得了时疫,病得不省人事 。老两口束手无策,哭得成了泪人 。邻居们都来探望,看到孩子病成了这样,不住地陪着叹气 。只听有的说:“好一个后生,怕是没指望了 。”又一个人说:“要是南阳那个张仲景来咱这里,孩子就有救了 。”张仲景听了,便豪不犹豫地走进屋对老两口说:“老人家,不要哭,我来给弟弟治病,好么?”老两口见走进来一位眉目清秀、仪表端正的青年人,便马上起身让座 。张仲景给病人摸了脉,又摸摸肚子,深思了片刻,对老人说:“老人家,你儿子得的是伤寒症 。因耽误了,表病已入内,热积肠胃便闭,吃点凉药,通通大便把病邪泻出去就好了 。”老两口听了连声说:“先生说的对,说的对!”张仲景给病人开了药方 。经过两天精心治疗,病人很快就好了 。村里人听说来了好医生,纷纷前来找他治病 。张仲景便在村子里往下来,很快把村子的病人都治好了 。等他走后,村子里的人们才知道他便是张仲景,个个赞不绝口:“真是个好医生啊”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