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荀彧 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为何最终会选择自杀?


三国荀彧 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为何最终会选择自杀?

文章插图
三国荀彧(作为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为何最终会选择自杀?)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业之人,必能选贤举能来辅佐自己 。楚汉之争中,刘邦以劣势开局,却能后来居上,所仰仗的便是手下出类拔萃的武将谋士 。
三国时期的群雄之争,名士的追随同样也是获胜的砝码 。曹魏阵营中虽然人才济济,但荀彧绝对能在其中脱颖而出 。曹操能一统北方,离不开荀彧的出谋划策,他也曾盛赞荀彧为"吾之子房" 。为何如此重臣,最后却抑郁而终呢?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后,当地的名门望族 。当时有"汝颍多奇士"之说,荀彧也确实无愧于这句话 。荀彧少年时期便有才名,曾被南阳名士何颙认为是王佐之才 。他被推举为孝廉,但荀彧入朝为官时,恰逢董卓把持朝政,独断专权 。
荀彧对此不满,于是弃官归乡,后来投靠曹操 。荀彧投靠曹操后,随其南征北战,可以说功绩卓越 。荀彧曾助曹操击退吕布,后又助他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甚至于官渡之战的获胜也多亏荀彧劝告曹操勉力为之 。
除此之外,荀彧还向曹操推举了大批人才 。荀彧如此出众,却下场悲惨,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
荀彧反对曹操进爵国公,这成为两人最大的分歧 。曹操夺得荆州后,越发如日中天 。董昭等人便争相进言,让曹操称魏公,封九锡 。这乃是大臣的最高礼遇,称公后便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曹操本就有不臣之心,董昭等人的进谏可以说是正中曹操下怀 。
不料,荀彧却并不赞同,他认为曹操兴兵本义是为了匡朝宁国,应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 。荀彧还进一步说,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这已经不是委婉规劝了,而是极力反对 。此事让曹操与荀彧之间的关系恶化,同年,荀彧抑郁而终 。
关于荀彧之死,历史学界说法不一 。有两种说法,一是因病而死 。曹操进军濡须,身处寿春的荀彧已然生病,不久便忧虑而死 。二是被迫自杀 。相传曹操曾给荀彧送食物,但打开食盒后,里面却是空无一物 。深谙曹操心理的荀彧便服毒自尽 。尽管世人对荀彧之死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对此难逃干系,荀彧身死其实有三个原因 。
其一,荀彧心中大事已经难成 。《后汉书·荀彧传》中提及,荀彧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 。当初袁绍手握大权,且对荀彧以礼相待,且荀彧之弟荀谌已经成为袁绍手下,但荀彧仍不愿投靠 。这只是因为荀彧认定袁绍难成大事,此大事所指的便是匡扶汉室 。后来荀彧建议曹操迎回汉献帝,虽然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这也让汉献帝得以保全,让汉朝并未灭亡 。
荀彧所劝告曹操时说,"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 。可见荀彧为曹操所驱使,更大的可能是他认为曹操有匡扶汉室之心,毕竟曹操之前有讨伐董卓的义举 。但称公一事彻底暴露曹操野心,荀彧已经再难匡扶汉室,只能抑郁而终 。
其二,担忧曹操对他怀恨在心,日后与他算账 。在反对曹操称公后,荀彧已经明显不得曹操欢心 。
同年,曹操征讨孙权之时,遣荀彧去谯县劳军 。他所为的只是趁机将荀彧留在后方,不再让他随军 。此时,曹操对荀彧的疏远已经是十分明显,荀彧不可能察觉不到 。曹操为人多疑,被他忌惮的下场是可以预见到的 。譬如杨修,他的才华曹操都自叹不如,但一朝被厌弃,便身首异处 。可见曹操为人之心狠手辣,荀彧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