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故事 中国第一谋圣——张良


张良的故事 中国第一谋圣——张良

文章插图
张良的故事(中国第一谋圣——张良)
张良(?—公元前186年),字子房,战国时期韩国城父(今河南禹县)人 。本姓姬,其祖父和父亲相继为韩相国,侍奉过韩国五代君王,史称“五世相韩” 。张良以其出色的智谋,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是秦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 。
张良历史典故之一:椎秦报韩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游,张良为报国仇家恨,散尽家资寻得大力士,打制一百二十斤铁椎,趁机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狙击秦始皇 。
然未及始皇,误中副车,秦始下令全国开展为期十天的刺客大搜捕集中行动 。张良逃亡隐匿于江苏下邳 。椎秦事件天下震惊,虽以失败告终,但张良的为国雪耻、不畏强权的精神却千古流传 。
张良历史典故之二:圯上授书
张良椎秦失败后,隐匿江苏下邳,在圯水桥偶遇一老翁(黄石公) 。翁令其拾履进履,赴其三次相约,观其心智,试其人品 。
张良的虔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翁,觉得孺子可教,便授予《太公兵法》一书 。
从此张良日夜研习此书,俯仰天下大事,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终成王者师 。
张良历史典故之三:巧遇沛公
公元前209年,各地反秦势力风起云涌,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予以响应 。因势单力薄,欲投靠自立为假楚王的景驹 。途中遇到在下邳以西攻城掠地的沛公——刘邦 。
张良屡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总能心领神会,深受赏识和信赖,其谋略常被采用 。
张良便跟随刘邦,放弃投靠景驹,从此开始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功业人生 。
张良历史典故之四:智取咸阳
公元前208年,楚怀王与抗秦众将士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张良随刘邦南下,攻下宛城,西入武关,欲攻打拱卫咸阳的最后一道关隘——峣关 。
刘邦依张良疑兵之计,并用财宝劝诱,秦将果然反叛 。刘邦想接受秦将的投降,张良说秦守将反叛而士兵不一定服从,献计在秦军懈怠之时突袭 。
最终刘邦大败秦军于蓝田,秦王子婴投降,大秦帝国灭亡 。由于刘邦采取了张良的计谋,从而缩短了进军的时间,比项羽抢先一步进据秦都咸阳 。
张良历史典故之五:谏主安民
刘邦进入咸阳,面对大量的奇珍异宝,想留居宫中,安享富贵 。樊哙冒死进谏,刘邦不予理会 。
关键时刻,张良劝说刘邦:秦王暴政,所以您才能推翻秦朝,替天下人铲除祸害,应以崇尚朴素节俭为本,否则就是助纣为虐 。于是刘邦听从张良的劝谏,下令封存秦宫财宝、府库,率军回到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休整,并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安定百姓 。
此举为刘邦获取民心、巩固阵营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
张良历史典故之六:鸿门救主
公元前206年初,项羽率军到达鸿门(今陕西临潼县),得知刘邦已攻破咸阳后大怒,欲攻打刘邦 。张良得知后巧妙安排刘邦与项伯结为亲家,百般疏通 。次日刘邦赴鸿门会见项羽,一再表明无背叛之意,卑言求和 。
席间范增安排项庄拔剑起舞欲刺刘邦,项伯挥剑竭力掩护 。情急之下,张良命樊哙进帐保护,刘邦借机脱身返回灞上,终化险为夷 。
这次生死攸关的斗争,张良以其大智大勇,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 。
张良历史典故之七:火烧栈道
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封刘邦为汉王,统属巴蜀,建都南郑 。张良送刘邦至褒中(今汉中褒城),献计刘邦烧绝栈道,向天下表明永无东归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