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怎么过 端午节的两种过法,你喜欢哪一种( 二 )


在端午祭天之后,有射柳、击球的娱乐活动 。射柳时:“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 。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镞箭射之 。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 。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击球活动:“各乘所常习马,持鞠杖 。杖长数尺,其端如偃月,分其众为两队,共争击一球 。先于球场南立双桓,置板,下开一孔为门,而加网为囊,能夺得鞠击入网囊者为胜 。或曰:‘两端对立,二门互相排击,各以出门为胜 。’球状小如拳,以轻韧木枵其中而朱之,皆所以习跷捷也 。既毕,赐宴,岁以为常 。”
元朝五月五日的户外竞技同样是射柳与击球 。《析津志》记载击球情形:“太子诸王于西华门内宽广地位,上召集各衙门万户、千户,但怯薛能击球者,咸用上等骏马,系以稚尾、缨络,萦缀镜铃、狼尾、安答海,装饰如画 。”胜者有赏,败者受罚,因此击球时两队争夺激烈:“当其击球之时,盘屈旋转,倏如流电之过目,观者动心骇志,英锐之气奋然 。虽耀武者,捷疾无过于是 。”
【端午节怎么过 端午节的两种过法,你喜欢哪一种】明代时北京人称“女儿节”
如果说金元时期端午节俗以国家拜天仪式为中心,辅之以具有演武性质的射柳、击球竞技,是一种国家主导的节俗形态的话,那么明清以后北京的端午节突出的则是家庭形态,家庭内容的节日民俗占据了主导地位 。
端午节在明代被北京人称为“女儿节”,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闺女,尽态极妍 。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帝京景物略》称:“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明人于有丁《帝京午目歌》中写道:“都人重五女儿节,洒蒲角黍榴花辰 。金锁当胸花作簪,衫裙簪朵盈盈新 。”说的就是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女孩子头上簪以石榴花,还用花红绫线结成樱桃、桑葚、角黍、葫芦等形状,以线贯穿,佩戴在身上,以示吉祥 。有些女孩还用五彩丝线编成圆环套在手腕和脚腕上,闺房里也挂满了小葫芦、小角黍、小布老虎等装饰小件 。妇女们的头上还要戴上红绒制成的蝙蝠、福字梅花等绒花绢花 。这习俗叫“长命缕” 。
端午节这一天,明代士女还有出外踏青习俗,《帝京景物略》记载:“踏青端午日,士人相约携酒果游赏天坛松林、高梁桥柳林、德胜门内水关、安定门外满井,名踏青 。妇女如之,比之南京雨花台更盛 。”
端午正值酷暑降临、百草丛生、瘟病流行之时节,因此每到此时胡同中众百姓家,均要采集或购买艾叶与菖蒲悬挂门框上以清洁空气,或将艾叶菖蒲燃烧,用烟熏院子及屋子 。《燕京岁时论》云:“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 。”
端午时节老北京民间还有食五毒饼、喝豆汁儿的食俗,如今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时,稻香村等老字号商铺仍有此玫瑰饼出售 。“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蜘蛛、癞蛤蟆和毒蛇 。五毒饼就是用雕刻了五毒虫图案的印模子,加盖在玫瑰饼上 。端午节吃五毒玫瑰饼寓意把一切毒虫吃(消灭)掉,使它不再毒害人,以此寄托吉祥平安之意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