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侯琨:把自己活成了“奥运故事”( 三 )


新京报:十几年推广奥运文化 , 你是怎么做到一直坚持做同一件事的?
侯琨:一方面是爱好 , 另一方面是本职工作 。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 我觉得我所做的工作 , 是跟国内、国际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相关联的 。 当你做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某些领域的发展 , 你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信念 。
最近这段时间 , 我每次参与活动演讲或致辞的时候 , 都会引用顾拜旦之前说过的一句话 , 他说 , “奥运会是对过往的尊敬 , 对未来的信仰 。 ”我认为确实是他说的这样 。 他在那个时候 , 已经看到了奥运现在的样子 , 看清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所有人都希望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下 , 拥有一个有尊严的生存环境(社会) 。 那么通过什么方式呢?就通过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 , 团结、友谊、公平参与的原则 , 最终实现奥林匹克主义的三大核心价值观:卓越、尊重、友谊 。 你只有真正理解它(奥运) , 才能一直坚持下去 。
社区推广奥运文化是最佳途径
新京报:你也非常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 , 你怎么看待社区在奥运文化推广方面的作用?
侯琨:2020年5月 , 经巴赫主席提名 , 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批准我进入国际奥委会工作 , 任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 。
委员会的主要功能就是负责国际奥委会在全世界文化艺术和奥林匹克传承领域的推广 。 国际奥委会一直在推动社区这个概念 , 鼓励运动员和参与者们能够更多地互动交流 , 这也是国际奥委会的最高愿景——通过体育 , 发展和平且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 。 我认为 , 这个愿景得靠大家去实现 , 社群、社区集合就是最佳途径 。
比如我参加的社区冬奥行活动 , 加入北京奥运宣讲团 , 走进北下关街道开讲“奥运零距离” , 都是奥运文化推广在社区的落地 。 社区之下还有一个群体就是家庭 , 我们家就是一个“奥林匹克家庭” , 所以我也希望能影响更多的家庭参与到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中来 , 只有让奥林匹克文化走进每个家庭 , 增加奥运的普及度和支持度 , 才能更好地带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
新京报:你认为作为“双奥之城”会给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哪些影响?
侯琨:首先 , 北京在奥运史上最大的贡献 , 是史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 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 其次 , 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 , 将夏季和冬季的奥运文化带入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 可以说在奥运人文遗产最具热度的时期举办两个赛事 , 它影响的就不是一代人 , 而是三代人 。 因为有很多举办过多次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 , 虽然多次举行奥运会 , 但影响力并不强 。 比如巴黎 , 1900年举办了第一次 , 1924年举办了第二次 , 2024年将举办第三次 , 第一次到第二次时间跨度较大 , 参与过筹办第一次奥运会的人很多都不在了 , 到2024年 , 就更不用说了 。
但在北京 , 像我和你这样经历过“双奥”的人太多了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光影响了大批80后 , 还影响到了90后 , 甚至95后;往前影响到了70后、75后 , 这次很多筹办冬季奥运会的人 , 之前也参与过筹办夏季奥运会 。
其次 , 从遗产再利用角度说 , 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举行两次奥运会 , 场馆能在最好的状态下得到利用 。 如水立方变成了冰立方;鸟巢接着办冬奥会开闭幕式;冰丝带的场馆选址采用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曲棍球、射箭临时场馆用地等 , 实际上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奥运遗产 。 这种遗产的再利用 , 也给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范本 , 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标杆 , 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与发展——可持续、绿色和以人为核心 , 这也是国际奥委会一直强调的内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