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成语

跟三国有关的成语?鉴于成语太多,我只详细介绍5个有代表性的、流传较广而出处鲜为人知的成语吧 。狼顾虎视出处:诸葛亮 。按《华阳国志》记载:在诸葛亮死后,后主为他素服带丧3天,大臣李邈却上疏:“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说诸葛亮狼顾虎视,统领大军在外,我老早就替陛下您担心他了 。如今诸葛亮死的好啊,宗族得以保全,全国都该欢庆!这大概就是那种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勇士吧.....果然,《华阳国志》记载:”后主怒,下狱诛之“ 。刘禅同学唯二史书记载的发怒,一次是为了女人,一次就是为了诸葛亮 。另外李邈大兄弟大概忘了,他的命就是诸葛亮救的:《华阳国志》:”邈曰:“匪不敢也,力不足耳 。”有司将杀之,诸葛亮为请,得免” 。另,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也有个类似的形容——“鹰视狼顾”,出自《晋书》 。手不释卷出处:曹丕 。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其实曹丕这被三国演义黑成煤炭的娃挺可怜的 。后世说他文采远不如曹植,也就搞阴谋诡计强,却忘了他也是三曹之一,开七言诗(曹丕大帝很擅长写闺房诗,囧.....)与文学批评之先河,他的文学造诣也曾被列为一等 。后世说他在宛城之战和贾诩勾结,杀了长兄曹昂,却忘了曹丕当年才10岁,要不是8岁就学会了骑马,他也得为老爹好人 妻买单 。当然,大家最喜欢的还是给他戴帽子......喜怒不形于色出处:刘备 。《三国志·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三国成语】”比起演义里的爱哭,历史上的刘备虽然待人和善(刘备是三国唯一没有屠城记载的君主,也是杀大臣最少的君主),但是内在却很刚烈,他的谥号可是“昭烈帝” 。这里要强调的是,“喜怒不形于色”和面无表情真的是两码事 。下面有请在这方面同样做得很好的曹老板现身说法:《三国志·武帝纪》:“太祖由是笑而恶焉” 。脸上挂着笑,但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心里想着置你于死地,还是想着和你恩若兄弟,这,才是喜怒不形于色 。识时务者为俊杰出处:司马徽,诸葛亮,庞统 。《襄阳记》: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本来原话是说真正大才往往是人情练达、世事洞明,而不是只会读死书(其实古往今来,纵览史书,你会发现青史留名的人往往情商也很高) 。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演变着,就变成了投降的人最爱说的一句话了,而且往往说的理直气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处:16岁吕蒙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吕蒙15~16岁时,偷偷跟着姐夫军队跑去打山越,被他母亲发现要责怪时,吕蒙回答:“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焉得虎子?”这时,又一位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勇士出现了:吕蒙同郡小吏嘲笑他说“你个小屁孩,以肉喂虎还差不多” 。后来与吕蒙相遇时,又出言侮辱他 。16岁的吕蒙愤然抽刀把小吏宰了(吕蒙:就你话多),然后向校尉自首 。然而孙策对吕蒙却是“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至于那小吏嘛.....只能是死了就死了呗 。另,《后汉书》记载班超也曾说过类似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16岁就敢探虎的吕蒙同学,你可知你现在的动漫形象是这样的 。。。。。。。。一壶浊酒话相逢:只论三国与二战,专一所以更专业 。rr1: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孔融)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3:望梅止渴 。(曹操)4:三顾茅庐 。(刘备与诸葛亮)5:七步成诗 。(曹植)6:吴下阿蒙 。(吕蒙)7:百步穿杨。(黄忠)8:七擒七纵 。(孟获)9:出言不逊 。(张鸽)10:乐不思蜀 。(刘禅)11:初出茅庐 。(诸葛亮)12:偃旗息鼓 。(赵云)13:作奸犯科 。(出师表)1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5:舌战群儒(诸葛亮) 。16:对酒当歌(曹操) 。17:趁虚而入(田丰) 。18:不知所云(出师表) 。19:仰人鼻息(韩馥) 。20:伯仲之间(曹丕.典论) 。21:手不释卷(曹丕) 。22:月明星稀(曹操) 。23:绝伦逸群(诸葛亮) 。24:一身是胆(赵云) 。25:周郞顾曲(周瑜) 。26:羽扇纶巾(周瑜) 。27:探囊取物(张飞) 。28:才高八斗(曹植) 。29:桃园结义(刘关张) 。30:三家归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