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简述

荆轲刺秦的动机是什么?引言:公元前227年,秦都咸阳的宫殿内,一个中年男子正瘫坐在王座上,双目无神,呆呆的看着台阶下那个倒在血泊中的青年尸体,脑海中突然闪过刚刚发生的片段:今天本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燕国畏惧秦国,派使者请降,而且还送给秦国两件重礼,一个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另一个是燕国最富庶的督亢地区的地图,为此,男子还特地安排了最高礼节九宾来迎接使者 。但是,当使者在他面前打开地图到末尾时,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出现在他眼前,使者一手拿起匕首,一手抓住男子的衣袖,好在袖子太长,男子挣脱逃命,双方在宫殿内追逐,如果不是御医夏无且机智,使男子顺利拔出宝剑,最终成功击败了那个刺客 。想到这里,男子不禁打了个冷颤,这才回过神来……荆轲刺秦王画像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而他刚刚回想的事情,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荆轲失败了,时至今日,那个大一统的秦帝国也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不过想想那个故事,我们不禁有个疑问了,荆轲不过一介平民,他选择刺秦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一.刺秦背景——秦国开始灭国大战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国力与日俱增,及至秦王嬴政,分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开始迈出灭国的脚步 。山东六国面对秦国统一的战争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这其中,燕国的太子丹对秦的仇恨尤其深,他原本在秦国做人质,后逃回燕国 。此时,秦国已经快要逼近燕国边境,但燕国弱小,无法抵挡秦军锋芒 。关键时刻,名士田光向太子丹推荐荆轲,于是,太子丹厚待荆轲,并向荆轲说出自己刺秦的想法 。太子丹剧照为了万无一失,荆轲向太子丹索要两样东西,即樊於期的首级和督亢地图,因为这是秦王最想要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接近秦王 。同时,太子丹让著名铸造师徐夫人制造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并涂上见血封喉的毒药,万事俱备之后宣布向秦投降,秦王果然中计,宣布召见荆轲,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二.荆轲刺秦动机一——士为知己者死在遇到太子丹之前,荆轲只是一介草民,穷困潦倒,先后在卫国,赵国都混不下去了才来到燕国投奔了田光 。但是,太子丹却没有看不起荆轲,反而把他奉为上卿,每天好酒好肉好招待,还经常来问候荆轲,使荆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为了让荆轲满意,太子丹几乎满足了他的一切需求,有一回荆轲在和太子丹喝酒时看到助酒的舞娘双手非常漂亮,就像太子丹夸赞了几句,结果第二天荆轲收到了太子丹的礼物——那个舞娘的双手 。此举虽然残忍,却让荆轲非常感动 。荆轲剧照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荆轲一介平民,对于太子丹给他的待遇,他没有什么好报答的,唯一能报答的只有他这副躯体 。所以,当太子丹说出他的计划时,荆轲知道这是自己报答太子丹的时候了 。三.荆轲刺秦动机之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们在看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时对于男主角郭靖的评价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仅可以稳定江湖,还守护着襄阳,抵抗蒙古入侵 。而荆轲,作为战国后期的一个侠客,成为了第一个刺秦的人 。秦国此时已经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步伐,面对国家存亡,秦王成为山东六国的死敌 。为了保护自己的祖国,荆轲知道,只有杀死秦王,才能减缓秦国灭国的脚步,为山东六国赢得喘息的机会,此去虽是不归路,却能够为国家赢得恢复元气的时间,值了!四.荆轲刺秦动机之三——唤醒麻木的人公元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临死前对着中国老百姓们呼喊:“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而对于处在战国末期的山东各国,在秦国此前的六代国君统治时期,各国曾多次组织合纵抗秦,无奈彼此之间互不信任,最终合纵抗秦往往无疾而终,只能坐视秦国强大 。以至于到了后期,各国君主开始对于秦的入侵开始麻木,(齐国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在秦灭五国时齐国从不发兵救援,在最后秦国攻打齐国时,齐国一仗没打直接投降了!)易水送别荆轲此去自知必死无疑,所以在分别时他悲痛的说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他知道,无论成功与否,他都希望用这一腔热血来唤醒那些被秦国虎狼之态吓得麻木的六国君臣百姓,重新激发他们内心的热血,这样六国才有存活下来的希望!五.荆轲刺秦,意义深远荆轲失败了,在临死前,荆轲靠在柱子上,面对秦王嬴政双腿岔开,大笑不止:“我今天不杀你是为了想活捉你!”荆轲到死都没有说一句软话,表面上看,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刺秦意义深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1.一批六国有识之士开始步荆轲后尘荆轲刺秦虽然失败,但细细看来,其实只是差了一点点,如果当时袖子没被扯断,如果夏无且没有向荆轲扔药袋,如果荆轲最后用匕首飞中了秦始皇,那么刺杀都成功了 。所以,一批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效法荆轲进行刺秦活动,先是荆轲好友高渐离在秦始皇大殿击筑时突然用灌满铅的筑砸向秦始皇,无奈高渐离双目失明,没有命中,最终失败 。随后,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雇佣一个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可惜大力士的铁锤只命中了副车,秦始皇再度逃过一劫 。张良博浪沙刺秦剧照2.秦始皇开始不相信六国故民秦始皇是个暴君,但也是个明君,明君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重视人才,秦始皇也不例外 。对于秦国以外的人才,他也是非常爱惜的,比如丞相李斯就不是秦人,秦始皇还想让韩国贵族韩非效力,虽然没能如愿 。在韩国派遣工程师郑国帮助秦国修建郑国渠,实际上是想通过修建郑国渠来削弱秦国国力,秦始皇知道了这个阴谋之后并没有对郑国治罪,而是继续让他修筑,因为在秦始皇看来,郑国是一个人才,人才难得!但是,经过了荆轲的刺杀之后,秦始皇开始慢慢的不相信六国的故民,这才有了他称帝之后搜刮六国财物铸造金人十二以愚黔首,对于六国的百姓和财产也不再珍惜,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最终导致秦国灭亡 。3.秦始皇开始了求长生之路荆轲这次刺秦,让秦始皇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就是那短短几秒,秦始皇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好在最终荆轲没能成功,却也让秦始皇开始真正的正视自己的寿命,希望求得长生不老之药,保大秦万年 。秦始皇求仙方士代表徐福剧照但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法扭转的,秦始皇这样违背自然规律,其结局注定是失败的,但秦始皇为了求长生不老的灵药,大肆宠幸方士,劳民伤财,加重了秦国政府对老百姓的盘剥 。所以在秦始皇去世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且倏忽间把惶惶大秦烧成一片白地 。结语:荆轲刺秦,有人说他是真的猛士,敢于用一己之力去撼动秦国;有人说,他是历史的反叛者,因为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性,荆轲刺秦无异于螳臂当车,即使成功也无法阻挡历史前进 。但无论如何,荆轲用他的鲜血证明了自己,历史记住了他的名字,使他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rr我是史海讲经人,我爱回答 。荆轲刺秦的动机最直接的就是“重诺轻死” 。荆轲在各国游荡,后来到了燕国,受到了太子丹的极高礼遇,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他的刺秦是对于太子丹的知遇之恩的回报,然而这并不是全部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对于”士志于道“的价值观的认可 。什么是道,道就是仁义 。在这份仁义放诸于荆轲身上就是要重诺而将生死看轻 。而且这种精神并不是荆轲独有的,这在当时的”士“身上都有这种精神,如樊於期的坦然赴死,荆轲过来问他要人头,樊於期从容就死,这里固然有他想报仇的想法,但难道不是对于太子丹的礼遇的回报 。然后还有就是田光,只因太子丹的一句这事你别说出去呀,他就认为自己引起了太子丹的不信任,于是也是自杀,这里当然也不排除有激荆轲的成份在内,但归根到底还是”士“的这种”志于道“的精神在支撑 。社会动荡,正是”士“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大批士,游侠在历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场,他们都是重诺轻死之辈,为了报答别人的知遇之恩,为了主上的名义利益,为了自己心中的道,他们明知前面是死,但也是从容不迫 。他们把名看得比命重要,所以荆轲在子丹对他有所怀疑时,虽然条件不成熟,自己要等的搭档没来,但还是上路了,他在易水边的”壮士一去不复还“其实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出发,不为别的,只为”重诺轻死“,只为”士志于道“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简述】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