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考改革历程 我国高考改革历史


我国的高考改革历程 我国高考改革历史

文章插图
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高考模式也一样,本文就来梳理一下1949年以来我国高考模式的演变 。
1949年,沿用民国旧制,高等学校单独招生考试 。
1950年,东北、华北、华东三大区73所高校,实行联合招生考试 。
1951年,在三大区联合招生考试的基础上,实行各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联合招生 。
1952年,首次实行全国统一高考,时间为每年的8月15-17日三天 。
1966年,文革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 。
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复招生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即可,但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劳动锻炼,废除招生考试,改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工农兵大学生由此出现 。
1973年,文革时期的唯一一次全国统一高考,但因为出现“白卷先生”张铁生事件而流产 。
1977年,恢复高考,8月决定,12月11-12日考试 。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高校开始实行定向招生 。
1985年,教育部规定,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 。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
1989年,标准化开始逐步在全国推行 。
1996年,开始实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广东等省实行“3+2”高考模式,即语数外+2门文科或理科 。
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推行“3+X”科目改革 。广东等省实行“3+X”高考模式,即语数外3门算总分,“X”科作为录取资格线 。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了春季招生的改革 。
2001年,广东等省增加综合科,改为“3+综合+X”高考模式 。
2003年,高考提前1个月,固定在每年的6月7-8日 。同年,教育部推出2003年版新课标(强调三维目标) 。
2007年,广东等省首次按2003版新课标命题,高考科目改为“3+文基/理基+X”(数学分文科和理科),同时改为原始分计分 。
2008年,广东等省高考志愿填报由高考“出分前”改为“出分后” 。
2010年,广东等省实行“3+文综/理综”高考模式 。
2016年,广东等省恢复使用全国卷,仍实行“3+文综/理综”高考模式 。
2017年,浙江、上海开始实施“语数外+3门等级考科目”新高考 。同年,教育部推出2017年版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 。
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开始实施“语数外+3门等级考科目”新高考 。
2021年,广东、福建、湖南、湖北、重庆、江苏、河北、辽宁开始实施“语数外+物理/历史+2门等级考科目”新高考;语数(不再分文科和理科)外3门科目采用全国卷,其余科目分省命题 。
2021年,教育部官网公布:江西、广西、贵州、安徽、甘肃、吉林、黑龙江今年秋季启动改革,2024年实施新高考 。
【我国的高考改革历程 我国高考改革历史】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