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养殖方法( 二 )


5.繁殖 蚂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强 。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 。人工养殖的蚂蟥,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 。每条蚂蟥一次产茧4个左右,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小蚂蟥,每个茧内可出13~35条 。小蚂蟥呈茶黄色,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长 。
6.运输 运输蚂蟥通常采用随身带运法 。具体方法如下:在网纱袋里放些水草,将蚂蟥装入后,扎紧袋口,再装入篓或箩筐内,即可运走 。
7.加工方法
(1)水烫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集中放入盆等器皿中,将开水突然倒入,热水淹没蚂蟥2~3指为宜 , 20分钟左右待蚂蟥死后 , 捞出放在干净的地方晒 。
(2)石灰法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投入石灰中埋20分钟,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 , 筛去石灰粉即成 。
【大黄的养殖方法】(3)酒闷法 可将高度白酒倒入蚂蟥,能淹没即要 。
(4)生晒法 将捕得的蚂蟥用铁丝穿起,悬吊阳光下直接曝晒 。
以上方法,供参考选用 。另需注意的问题:
(1)水烫法在晒的时候易起潮 , 可边晒边用铁钉或竹尖放气 。
(2)要选晴天 。阴天无法曝晒易腐败变质 。如突然遇阴雨 , 无法曝晒 , 要放在铁器上用火烤干 。但不可烤糊烤黄 。
(3)晒干的蚂蟥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以防吸潮变霉 。干度标准以手能折断为佳,鲜干品比例为:大蚂蟥约7公斤左右可晒1公斤干品 , 小蚂蟥约8~10公斤可晒1公斤干品 。
优质干蚂蟥标准:呈自然扁平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者为佳 。贮藏时,要置于干燥处,以防虫蛀 。
蚂蟥养殖技术:水蛭,俗名蚂蟥、马鳖,属环节动物门,蛭纲,颚蛭目,水蛭科 , 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 。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 。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 , 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 , 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 。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 。我们在总结和指导近年数个养殖个案时,提出了一套适合北方地区水蛭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
一、水蛭生态习性
1、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软体动物,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 。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 。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
2、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 , 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 。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 , 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 , 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