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罐通络疗法的介绍及作用,中医竹罐疗法的注意事项,竹罐产生负压及治疗作用的机理( 二 )


3.罐内水蒸气也随温度的下降而变为液态(刚起罐后罐口下皮表有水珠)此举也参与罐内负压的形成 。
4.罐内最大负压形成时(拔管后5分钟左右),对机体的刺激最明显,作用最强,在此基础上继续留罐5分钟左右可达最佳疗效 。
5.现代医学认为,拔罐对人体有机械和温热刺激,前者,罐体在负压状态下产生的机械性吸力,首先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破裂,RBC渗出解体--皮下淤血,经机体自家溶血后可产生一种类组胺物质,随体液周流作用于全身不同组织器官,另外吸力刺激局部皮肤感受器,经反射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异常状态趋于平衡 。后者使局部血循加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代谢加快,局部组织营养状态改善,WBC吞噬力及免疫功能增强 。二者的综合作用使疾病趋于康复 。
四、怎么样避免拔罐无灼痛无烫伤
1.罐壁厚,吸热多(温度高),当罐口与皮肤接触后,机体不能将超过人体温度阈的热量及时散除,致使罐口下皮肤有灼痛感及烫伤皮损 。
2.操作中未甩净残余热水,致使其顺罐壁下流,罐口接触皮肤后,也会出现上述损伤,均属非治疗性烫伤(起泡),须避免……
3.皮肤对负压的耐受程度因人而异,拔罐治疗时间是10分钟左右,正常情况下留罐(如留罐前皮肤有一过性灼痛等异常现象,应在治疗时间内提前起罐)时间过长(超过治疗时间一倍以上),起罐时突起的皮肤上会出现水泡,属治疗失误性水泡 。也应避免 。
4.在治疗时间内出现水泡,中医认为:是体内病邪(主要是积滞的湿邪)外出的表现形式(对此中医有时会用少量药性较强的皮肤粘膜刺激性中草药,贴在不同穴位上,激起皮肤出泡,进而破泡引邪外出的发泡疗法,治疗湿邪为主的疾病,二者的原理是一样的),对于较大的水泡应及时穿破引邪外出(注意消毒,泡瘪后要保护泡表皮完整物撕去,可喷敷云南白药、一效散,涂紫药水等)对较小水泡不需特殊处理,任其自然消退,二者均须注意防感染 。
5.治前选好体位,尽量使罐口垂直或>30°留罐,拔罐初期罐内热气较多,当罐口于皮肤的角度较低时<30°,(尤其在水平位以下甚至罐口朝上时),罐口近端热气的密度不被及时消减 。,罐口内皮下血液、淋巴液不能将过多的热量及时散发掉,致使留罐初期罐口处皮肤灼痛,应起罐观察,重拔或改换它穴,对水平位上下且灼痛不甚,很快消失者,不必马上起罐,将该罐到移别处或本次用罐全部拔完时再起不迟或提前几分钟起罐,对罐口朝上或灼痛感强烈者,应马上起罐,调整剂量重拔,否则到时间起罐时罐口内会出现烫伤——起泡) 。
6.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属慎用者,必须随时观察,掌握好剂量 。
【竹罐通络疗法的介绍及作用,中医竹罐疗法的注意事项,竹罐产生负压及治疗作用的机理】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