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罐通络疗法的介绍及作用,中医竹罐疗法的注意事项,竹罐产生负压及治疗作用的机理


竹罐通络疗法的介绍及作用,中医竹罐疗法的注意事项,竹罐产生负压及治疗作用的机理

文章插图
一、竹罐通络疗法的介绍及作用
多采用内径和拇指大小差不多的竹罐,俗称“拇指罐” 。治疗时,先将竹罐放入药锅内煮沸,然后将竹罐从药锅内捞出,趁热拔在患处,竹罐内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凝结成水,产生很强的负压,通过药力、热力和竹罐的吸力将患处的瘀血顺利地排出来,使气血畅通,消除病痛 。与传统火罐不同的是:普通的拔火罐直接作用于皮下,而对于深层次的病灶(例如深层次的软组织损伤)效果欠佳,而竹罐通络疗法排瘀彻底,不但可以剥离组织粘连,而且还可将深层次的阻经滞络的病源呈现至皮下,尔后施以药罐,将病源拔出体外,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获得营养和氧气的补充,从而恢复人体自身的愈病能力 。另外,竹罐内水蒸气冷却成水产生的负压要比“闪火罐法”的大得多,但由于药罐的口径较小,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基本上没有疼痛的感觉,而且拔罐部位基本上不受限制 。竹罐取材于深山老林里的紫竹,通过特殊加工而成,有资料显示,紫竹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
该疗法对寒湿痹症、哮喘、感冒、咳嗽、胃酸过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手脚冰凉、慢性疲劳、失眠、精神困乏、痛经、月经不调、腰、背、胳膊、腿酸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关节扭伤及外伤肿胀疼痛、颈椎病、疮疡将溃或已溃脓毒不泄的疾患等病症以及亚健康状态调理,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
二、中医竹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1.急性传染病(尤其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广泛性皮肤病,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出血倾向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急腹症,严重心脏病人 。治疗部位皮肤过敏、溃疡、全身浮肿、烫伤、冻伤、肿瘤,女性经期、孕期腹部及腰骶部禁用 。
2.治疗部皮下有大血管,骨骼凸凹不平,较大的瘢痕上、乳头,毛发较多处,皮下肌肉脂肪明显量少,皮肤细或干燥弹性差,某些年老体虚,久病虚弱,部分心脑血管病人,糖尿病病人,小儿、机体耐受性差,有“晕针”病史者慎用 。对此类病人操作前宜选舒适放松体位(多为卧位),做好解释工作,可适当延长罐体在空中停留时间(毛巾始终严捂罐口),减少留罐时间,以降低罐口对机体皮肤的刺激强度(初次接受治疗者尤须注意),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异常立即起罐 。
3.拔管前要选好体位、部位、大小适当的罐体 。初次接受该治疗或体弱者,宜取卧位 。
4.竹罐要标准,罐壁要求薄厚适当且均匀,罐口平滑园钝 。
5.拔管前甩净罐内残余热水
6.尽量缩短竹罐出锅后(毛巾捂严罐口)与罐口吸附皮肤前之间在空中停留的时间 。
初次操作者,为确保罐不脱罐,在规范操作前提下,宜将罐口直接紧压在相应经穴上,并原地左右适当转动罐体,略压一会后再松手 。
7.罐刚固定时,罐口下皮肤有温热感(温热是正常刺激感,烫是异常刺激感),肢体不宜马上移动(否则,罐体易脱落),起罐时有短暂的疼痛,常见罐口下皮肤淤血、充血或无明显变化、有水珠、甚或有泡、扪之均发凉 。
三、竹罐产生负压及治疗作用的机理
1.竹罐经煮沸后,立即边控水边取出(快速甩去残余热水)管内只剩混合的热气(水蒸气和膨胀的热空气)立即扣压在机体相应部位的皮肤上后,罐口内皮肤受热皮下血管等充血,循环加快,血液、淋巴液等将吸收的热能很快带走,组织变软,使罐口端温度下降气体随之冷缩,在大气压下,产生使罐体能吸附皮肤的初步负压 。
2.随照罐体在空气中时间的延长,罐内热量由罐壁散发,逐渐完全冷却负压也随着不断增加致最大强度(表现为罐口处皮肤紧缩感逐步增强)罐体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