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背过的课文你真的读懂了吗 小时候背过的课文


当年背过的课文你真的读懂了吗 小时候背过的课文

文章插图
文/砍山樵夫


一、疑惑
《曹刿论战》一文,上中学语文课时大家都学过、背过,也算是名篇 。
全文不长,不妨再温习一下 。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该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事情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 。
这是一个草根逆袭的故事,是一个以弱胜强的故事,是一个出奇制胜的故事,很有故事感和节奏感,可读性很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读来很是提气,毕竟我等都是和曹刿一般吃不起肉的草根,对大腹便便的“肉食者”难免有一些羡慕嫉妒恨 。
此文也被选入《古文观止》,吴楚材点评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骂尽谋国偾事一流人,真千古笑柄 。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气,既战察敌情,步步精详,着着奇妙,此乃所谓远谋也 。左氏推论始末,复备参差错综之观 。
上学时语文老师大概也是按吴楚材这个点评思路解读的 。
不知道你们上学时都读懂了吗?反正我当时有点懵懵懂懂没太懂 。
疑问有三:
一是曹刿一个草根,怎么就能轻易见到鲁国国君鲁庄公?
二是曹刿和鲁庄公热烈讨论的三个理由,和“可以一战”有一毛钱关系吗?
三是前两次击鼓之时,齐军为何没有进攻,非要等到鲁军击鼓才攻击?
这三个疑问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不知道你们的语文老师是否给你们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反正我的语文老师没给我们解释这些,当然我当时也没向老师询问,那时候那有胆量质疑老师的权威呢 。




二、释疑
最近,再读《左传》,对上述三个疑问才略有所解 。
1、曹刿一个草根,为何能轻易见到鲁国国君鲁庄公?
“乡人”可不是乡下人的意思,恰恰相反,“乡人”是城里人,是“国人” 。周代实行国野乡遂制度,鲁国有三郊、 三遂,“郊”即“乡” 。居住在国都和近郊乡的人,称为国人,可以参军打仗,参与国家事务 。住在野和遂的居民,称野人,不能当兵,只能供应粮草,也不能参与国家事务 。
我在《中国古代有“民主”吗?请看春秋时期的“国人”大会》一文中曾论述过“国人”的权利,国人是由以“士”为主体的自由民组成,享有广泛的权利,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的权利,对诸侯国政治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春秋各国政治的基石 。当时鲁国等国有类似贵族民主制,作为“国人”的曹刿,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能见到鲁庄公并与之论战也就不足为奇了 。
2、曹刿和鲁庄公热烈讨论的三个理由,和“可以一战”有一毛钱关系吗?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