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遍插茱萸有什么寓意 重阳节插茱萸的寓意和象征( 二 )


诗的颈联和尾联,则出其不意,一改之前的萧瑟之风,变得苍劲有力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山水相连,一泻千里的蓝水与山势险峻的奇峰让全诗多了几分悲壮的感觉 。
诗的最后,诗人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含义深刻 。明年的重阳节,谁还会健在呢?诗人担心的不止是自己,更是天下老人 。杜甫的悲悯之心在很多诗词中都有体现 。我们在中学课文里学到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为经典 。
人到老年,朝不保夕 。杜甫手拿着茱萸枝,自言自语,不知明年此时,谁还能将你佩戴在身上?醉把茱萸仔细看,此处无声胜有声 。诗人的心愿和祈求都在这一句诗里 。
宋代诗人宋祁也曾在重阳节写过一首七律,诗中体现的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生活需要仪式感,看来这不仅是现代人的追求,宋祁在重阳节的做法才是我们的榜样 。
天高云淡的清晨,风清气爽,诗人让人早早地在高台上架起双层帷幕l,早已准备妥当的乐队奏起美妙的音乐: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描写得生动又传神 。
诗人约了很多朋友一起共度重阳节,大家开怀畅饮,互相劝酒: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真是一群老顽童!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诙谐幽默地写出宋祁在重阳节对未来期待,而茱萸便是他的寄托 。
 寄托心中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里的佳节便是重阳节 。十七岁的白居易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了千古名句 。那一年重阳节,年轻的白居易独自漂泊、远离家乡的他,足迹遍布繁华热闹的长安和洛阳 。少年成名的他,重情重义,他心中最牵挂的,依然是远方的亲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幻想着远方家中,兄弟们在重阳节登到高山之顶,身上插满茱萸枝,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相约虔诚地祈福许愿,才发现少了一个人 。而那个人,正是王伟自己 。
白居易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没有写自己想念亲人,而是想象远方的亲人想念异乡的自己 。由此可见,白居易能在十六岁时在考场上写出千古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实在有过人之处 。
还有一种说法,九月九日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沿海的乡民会在这一天到妈祖庙祭祀,求得妈祖保佑 。
到了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夕阳无限好,何愁近黄昏?从古至今,茱萸对华夏儿女的庇佑一直都在 。重阳节与茱萸密不可分,这些美好的寓意流传千年,会一直传承下去 。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这是对每个人的祝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