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高调融资13亿美金却突然退出中国,品牌聚合模式还能怎么玩?( 三 )

绝大部分是海外机构 。
根本原因就在于,靠店铺聚合的模式做电商,在海外确实行得通 。一方面是海外的数字资产交易流程已经相对成熟,“亚马逊上的店铺作为一种电子资产,在海外进行抵押时,银行和机构会更愿意借钱 。”一位聚合商负责人表示 。
累积融资金额
另一方面是海外的运营与尽调环节,都更贴近卖家,相对而言对于风险的把控程度也更高一些 。即便出现了买来店铺数据表现并不好的情况,因为被封号导致大额亏损的概率也相对较低 。
那么中国市场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答案也不尽然 。
一种可能的猜想是,聚合商之间产生收购动作 。当一家店铺聚合商在国内收购了一定店铺后,再卖给更大聚合商 。这样做的好处就相当于,对同一家亚马逊店铺,经过了两层风险过滤 。而放到整体资产中进行出售,即便其中一个店铺出现问题,对于收购方的损失也会相应减小 。
并且,现阶段来看,距离店铺聚合商们喊出的品牌故事,实现依然有一段距离 。而对于背后的机构来说,退出路径除了上市变现,在互相之间的收购退出,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能 。
而另一种可能在国内市场适合的收购模式,就是真正的协同效应,即通过收购、投资自身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达到研发、生产等供应链的协同 。一个常被拿出来的案例就是:安克创新 。
翻阅安克创新的投资版图,不难发现其收购的品牌或者店铺,大多围绕着其自身业务及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布局 。比如从2018年就开始投资的家居大卖致欧,去年4月出资4000万元投资的智能家居智岩科技,还有3c电子配件领域的智融科技、共享充电网络企业instpower、智能机器人品牌悠飞智能等 。
安克创新部分对外投资图(来源天眼查)
对于消费电子品类来说,要想维持在高位,必不可少的就是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 。因此,通过投资或收购方式,来完善自己产品线,是肉眼可见的最快路径 。并且,被投企业的品类,可以嫁接在安克创新的供应链以及制造体系上,以此来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制造、供应链管理等 。
这样的投资路径,事实上并不少见,最具典型代表就是小米生态链 。而随着跨境电商也来到了行业拐点,传统的大卖如通拓、傲基等,同样也在通过收购、投资等手段,弥补自身研发迭代周期趋缓的短板 。
如果从讲故事的层面来看,供应链协同也是BBG进入中国市场主打的旗号 。毕竟从卖家起身,并且在香港组建了供应链团队,能够围绕自身的四大产品线进行投资布局,也是扩大市场规模的优势所在 。
所以,当中国市场上的亚马逊店铺经历了一遍筛选,且市场变得相对集中化后 。对于BBG来说,再次进入中国市场收购店铺聚合商,或许是一个更优的选择 。但至于BBG本身是否打这一算盘,就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