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如何鉴别苦楝皮真伪( 二 )


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皮孔大而明显,有不规则的纵裂深沟纹,木栓层常作鳞片状,衰老的栓皮常剥落 。露出砖红色的内皮;内表面淡黄色有细纵纹 。质坚韧,不易折断 。断面纤维成层,可层层剥离,剥下的薄片,有极细的网纹 。气微弱,味极苦 。以干燥、皮厚、条大、无槽朽、去栓皮者为佳 。干皮呈槽形的片状或长卷筒状 。
长短不一,长约30~100厘米,宽3~10厘米,厚3~7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较平坦,有多数纵向裂纹及横向延长的皮孔 。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 。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层片状 。气味与根皮同 。
三、真假苦楝皮的鉴别
苦楝皮又名楝皮、楝根木皮,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燥的树皮 。原植物苦楝为落叶乔木,多生于路旁、坡地或栽种于屋旁、篱笆边 。此药四时均可采集,但以春末夏初为宜 。砍下树干或挖出树根,剥取根皮或树皮,洗净晒干即可入药 。其性寒,味苦,有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疹、疥癣等证,可杀灭蛔虫、蛲虫等寄生虫 。市场上有以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干燥树皮或根皮冒充苦楝皮,使用时注意鉴别 。
真品苦楝皮:根皮呈不规则条块、片状或槽状,长短宽窄不一,厚约3-6毫米褐色或灰棕色,皮孔大而明显,有不规则的纵裂深沟纹,木栓层常作鳞片状,衰老的栓皮常剥落,露出砖红色的内皮,内表面淡黄色,有细纵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成层,可层层剥离,剥下的薄片,有极细的网纹;闻之气微弱,无什么气味,口尝味极苦 。
伪品苦木皮:外观多呈卷筒状,厚度比正品薄,约为2-4毫米较平坦,紫褐色,具灰色的皮孔和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显纤维状,但不能剥离成很多层;口尝虽也味苦,但闻之有微微的香味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用酒精提取苦楝皮中的苦楝素除对蛔虫、蛲虫有很强的驱虫作用外,对若干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故治疗头癣等真菌感染时,多用酒精为溶媒,制成酊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提高疗效 。由于苦楝素能使肠肌张力和收缩力增加,故用于驱虫时不需另加泻药,而伪品苦木皮既与苦楝皮不属同科植物,又不具备这些功效,故不可代替苦楝皮使用 。
四、苦楝皮的副作用
苦楝皮的副作用,一般在服药后1~6小时尚未排虫之前发生,通常为头晕、头痛、思睡、恶心、腹痛等,其发生率高者可达100%,低者不到1%,持续时间大多在数分钟或1~3小时,最长16小时,可自行消失 。严重反应或严重中毒时,可出现呼吸中枢麻痹、类似莨菪类植物中毒症状及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视力障碍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川楝素240"系从川楝皮中提出的白色晶体,具有蓄积作用,对胃肠有刺激性,对肝脏亦有损害;为了避免中毒,不宜连续服用 。苦楝根外层紫褐色皮,古人曾指出有毒,但经近人试用,并未见副作用增加 。引起上述各种严重反应或中毒现象,多因药物过量,或因患者机体的特殊敏感性所致,临床应用时务须注意 。
有毒成分为川楝素和异川楝素 。中毒表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全身麻木、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神志恍惚、狂躁或痿靡、震颤或惊厥,最后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中毒原因主要是用量过大,或用法不当,或患者体质原因 。解救办法可洗胃,催吐,导泻,补液及对症治疗;轻者可用绿豆120g,龙眼肉60g,甘草15g,煎水频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