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舍利塔 帝王与佛教联手演绎的一场造神运动


隋舍利塔 帝王与佛教联手演绎的一场造神运动

文章插图
隋舍利塔(帝王与佛教联手演绎的一场造神运动)
岳麓山地形图
天下名山僧占多 。中国的名山,往往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 。许多名山之所以成名,佛教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长沙岳麓山为例,虽然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山,高密度地容纳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但最早开山设寺的却是佛教 。西晋泰始四年(268年),佛教高僧竺法崇来到长沙,一眼就看中了岳麓山这块风水宝地 。当时山中有一座山神庙,庙主受竺法崇开导,决定皈依佛门,并请竺法崇为之授戒 。竺法崇于是改山神庙为寺庙,开始在长沙传播佛教 。寺庙起初叫慧光明寺,唐代改名为麓山寺 。由于麓山寺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故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誉 。而岳麓山下作为弘扬儒家理学的岳麓书院和岳麓山顶作为道家二十三洞真虚的云麓宫,建成年代要晚得多 。
麓山寺
今岳麓山上的佛教遗迹,除了古老的麓山寺之外,还有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的舍利塔 。舍利塔是用来存放佛祖释迦牟尼或后世高僧舍利子(僧人圆寂后火化所产生的珠状结晶体)的地方 。佛教有“佛即是塔”之说,言下之意佛塔是佛的变体 。所以,这座舍利塔可视为岳麓山佛教的标志性建筑 。舍利塔位于岳麓山清风峡南侧,爱晚亭后方 。塔用花岗石砌成,外形酷似一顶僧帽 。塔的下部是方形须弥座台基,四角的莲花花瓣上浮雕力士金刚像 。上部的塔刹由佛像、七重相轮、宝盖和宝珠构成 。塔前的石碑上,正面刻“隋舍利塔”,背面刻“共建菩提” 。尽管隋朝所建的岳麓山舍利塔在五代时已毁,现在所见的舍利塔系民国初年麓山寺僧人在原址重建,但并不影响舍利塔的文化内涵 。
岳麓山隋舍利塔
岳麓山舍利塔的来历,缘于隋文帝时期的崇佛运动 。据宋代僧人觉范所撰《隋感应佛舍利塔记》记载,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41年出生于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大兴寺中,出生不久便患了一场重病,奄奄一息 。正当全家束手无策之际,家中来了一位叫“智仙”的尼姑 。她对杨坚的父亲杨忠说:“此儿大有福分,为天佛所佑,不能带在家中,不如由我代为抚养 。”为挽救儿子的性命,杨忠只好听信了尼姑,还专门建立了一座尼姑庵,供智仙居住 。直到杨坚13岁(一说30岁)时,智仙才让他回家 。临别时,智仙交给杨坚数百颗舍利子,并叮嘱他:“以此福佑苍生 。”据说这些舍利子是印度僧人带来中国的 。
公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 。杨坚当上皇帝后,念念不忘智仙的抚养之恩 。仁寿元年(601年)六月十三日,也就是杨坚60大寿这天,他下诏在全国30个州各建造一座舍利塔 。诏书中称,将选派高僧大德30人,各配侍者2人和散官1人,带熏香120斤,分别前往各州送舍利子;各州要选择风水宝地,按照设计图样修建舍利塔,并在塔上绘智仙之像;舍利子离京时,京城所有官民要斋戒7天;舍利子进入州境后,总管刺史以下、县尉以上的官员,停止日常工作7天,全力投入迎接舍利子的活动,并组织当地僧尼设斋;当年十月十五日午时,30个州的舍利子同时入埋舍利塔的石穴中 。
隋文帝杨坚画像
杨坚亲自发起的送舍利子活动,还出现了不少奇闻异事 。在舍利子离京的盛大典礼上,预定出席的僧人是360人,但作法时竟然多了一位 。侍臣赶紧奏报杨坚 。杨坚环视现场,看见一位与众不同的僧人,身披褐色袈裟,正随众僧一同行礼 。杨坚吩咐左右,先不要惊动他,待礼毕再召见 。但典礼结束后,那位褐衣僧人却忽然不见了踪影 。杨坚感叹道:“佛法重兴,必有感应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