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中山铁桥 疫尽花开,我要去兰州


兰州黄河中山铁桥 疫尽花开,我要去兰州

文章插图
兰州黄河中山铁桥(疫尽花开,我要去兰州)
金城兰州,
有塔影河声的艳丽,
有烟雨兰山的惊奇,
更有丝路古道的足迹 。
金城兰州,
有历史温存的气息,
有诗人吟颂的情趣,
更有钟灵斯地,杨柳依依 。
很多人对兰州的了解,或是从一碗兰州牛肉面,或是从一条穿城而过的黄河,或是从一座百年中山桥,或是从一本《读者》杂志 。是的,这些都是兰州的骄傲,但却不是兰州的全部 。今天,文旅君带大家一起走进兰州、感知兰州、品味兰州 。
兰州文旅系列栏目:疫尽花开,我要去兰州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一首民间民谣道出了古时兰州人
渡黄河这道“天堑”的艰难 。
在没有桥梁连通黄河的古时,
为了黄河两岸之间能够进行来往,
从古至今,兰州百姓采取了许多措施 。
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
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
兰州黄河铁桥的由来:
明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德曾因军事需要在黄河上修建浮桥,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因素,每逢春季冰雪消融,浮桥就会遭到破坏 。
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在现中山桥的位置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修建了镇远桥,今天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 。
由于浮桥并不坚固安全,每年黄河结冰前拆卸,解冻前后又要重建,这座浮桥就这样延续了500多年 。
光绪初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为平定新疆,曾上奏朝廷,提议修桥,但因当时国人技术落后,洋人出价太高,只能望河兴叹 。
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折合成人民币约八千多万用于建桥 。
铁桥的全部建桥材料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 。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由于运输道路的崎岖不平与运输工具的限制,历时5个月,终于将400万斤的建桥建材运到了黄河边 。
1908年初春,铁桥动工 。1909年8月19日铁桥竣工通行 。历时2年,在黄河岸边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
黄河铁桥改名为中山桥: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第一桥改名中山桥 。
历经磨难的中山桥:
历经百年的中山桥经历了风吹雨打、车船碰撞、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 。
1937年,日寇对兰州进行了长达6年的疯狂轰炸,期间他们轰炸的重要目标就是在战争期间起着重要运输通道的中山铁桥,为了隐蔽起见,人们不得不将铁桥的颜色由原来的桔红色改为银灰色 。
1949年8月,解放兰州战役中,中山桥再一次成为战争的争夺点,在战役中,铁桥桥面的木板被焚,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 。人民解放军以夺得黄河铁桥作为解放兰州的标志 。
1954年4月1日,国家拨款60万元开始全面维修加固中山桥,并在原平行弦杆上端加固拱式钢梁,还更换了桥面木板,并铺设了沥青桥面,可以双车对开汽车,载重由8吨增加至10吨,从此,让铁桥更美更结实了 。
1981年9月,铁桥经历了大流量洪水的洗礼,最严重铁桥桥墩淹没,浪花溅上桥面 。4500秒立米的大流量持续了16个昼夜,5000秒立米以上的流量持续了6天6夜 。一直到9月16日,洪水才开始回落 。经历了洪水的洗礼,兰州中山铁桥风采依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