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心电图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二 )


图5-2-1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过程示意图
二、急性期(充分发展期)
心肌缺血型改变、损伤型改变和坏死型改变3者并存 , 后者的出现是本期开始的特征 。该期常持续数天至数周 , 一般不超过1个月 。
心电图表现(图5-2-1)为:同时反映心肌坏死和缺血、损伤型改变 , 出现异常Q波或QS波是此期开始的特征 , 常伴有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和T波对称性深倒置 。其对应导联ST段呈镜像表现性压低 , 同时伴QRS波群电压降低 。继之 , ST段渐趋正常 。
三、亚急性期(新近期)
心肌坏死型改变和缺血型改变依然存在 , 但损伤型改变已消退 , 后者的出现是本期开始的特征 。该期常持续数周至数月 , 一般不超过2~3个月 。
心电图表现(图5-2-1)为:反映心肌坏死和缺血型改变 , ST段已恢复至正常范围是此期开始的特征 , 异常Q波或QS波依然存在 , 常伴有较深倒置的T波 , 但T波倒置深度将逐渐变浅 。
四、陈旧期(慢性愈合期)
主要残留心肌坏死型改变 , 而心肌缺血型和心肌损伤型改变基本恢复正常或显示慢性冠脉供血不足样改变 。少数病例心肌坏死型改变亦可逐渐减轻 , 甚至完全恢复正常 。该期常持续数月至数年 。部分学者提出 , 无论其心电图心肌坏死型改变消失与否 , 该期应持续终生 。
心电图表现(图5-2-1)为:仅反映心肌坏死型改变 , 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呈恒定性低平、浅倒置是此期开始的特征 。多数病例仅残留异常Q波或QS波 , ST段和T波均属正常范围或显示慢性冠脉供血不足样改变;少数病例异常Q波或QS波可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约6%病例), 多出现于梗死范围较小和(或)及时进行缺血心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 。
近年来, 由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溶栓和介入性治疗等), 使病情演变增快, 整个病程也较以往显著缩短 。
第三节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除了超急性期以外 , 其余各期主要根据心肌坏死型改变出现的导联部位来进行Q波型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而超急性期大致根据心肌缺血型改变和损伤改变出现的导联部位来进行初步定位诊断 。
一、前间壁心肌梗死(anteroseptal infarction)
系指室间隔前部及与其相邻的左心室前壁心肌发生了梗死 。心电图表现(图5-3-1)为:正极在前方的V1、V2、甚至V3出现异常Q波或QS波 。值得注意的是V1~V3即使出现q波 , 也属异常 。
图5-3-1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电图
二、前壁心肌梗死(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系指左心室前壁发生梗死 , 其解剖方位位于左前 。心电图表现(图5-3-2)为:正极在左前方位的V3、V4出现异常Q波或QS波 。如梗死范围较大 , 可波及V5或V2;梗死范围较小时 , 上述导联仅产生R波递增不足或q波顺序异常 。
图5-3-2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
三、侧壁心肌梗死(late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系指左心室侧壁发生梗死 , 其解剖方位位于左侧 。若为高侧壁心肌梗死系指局限于左室侧壁邻近基底部处的梗死 , 其解剖方位位于左上方 。侧壁和高侧壁心肌梗死均较少单独出现 。心电图表现(图5-3-3)为:正极在左侧方位的Ⅰ和V5~V6出现异常Q波或QS波 。若梗死范围较大 , 不仅波及上述所有正极在左侧方位的导联 , 还可波及aVL;梗死范围较小时 , 仅波及上述部分导联 。若梗死范围仅局限于高侧壁 , 可仅在aVL和Ⅰ出现异常Q波 。为了检测侧壁心肌梗死范围的大小 , 可作V5~V7上或下一个和下两个肋间心电图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