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耶溪傍采莲女 那个勤劳美丽的采莲女,可能欺骗了人们千年( 二 )


思欢久,不爱独枝莲(怜),只惜同心藕(偶) 。
千叶红芙蓉,照灼绿水边,余花任郎摘,慎莫罢侬莲(怜) 。
种莲(怜)长江边, 藕(偶)生黄孽浦 。必得莲子(怜子)时, 流离经辛苦 。
可见,"采莲"是一个有悠久传统的诗歌题材,并且最初就带着对男女恋情的隐喻 。
南朝时,“采莲”题材被打造成宫廷歌舞 刚才说到的汉乐府民歌《江南》,就具有歌唱表演的性质 。根据《宋书·乐志》记载,它是"相和曲",大约前三句由一人独唱, 后四句由众人合唱,或者说"前三句当系唱词, 后四句当系和词 。和词可能是按东西南北四个不同的方位, 由四个人轮唱, 所以不用押韵 。"(《乐府散论》)
南朝梁武帝萧衍追求声色享受,他可能很喜欢"采莲"题材对恋情的隐喻,所以亲创《采莲曲》,将"采莲"打造成宫廷歌舞 。根据《乐府诗集》记载,梁武帝作的《采莲曲》也是有领唱、有合唱,合唱的歌词是:"采莲诸, 窈窕舞佳人 。"
之后,《采莲曲》在梁朝宫廷流行 。梁简文帝作《江南弄三首》,其三也是《采莲曲》,曲词说:
"桂楫兰桡浮碧水 。江花玉面两相似 。莲疏藕折香风起 。香风起 。白日低 。采莲曲 。使君迷 。"
可见"采莲"这种歌舞形式,背景布置如同江南水乡,"香风"环绕,由"窈窕佳人"演绎的划船、采莲等动作又轻盈优美,酿造出香艳的氛围 。"采莲曲,使君迷",写出宫廷上层对这种歌舞的醉心迷恋 。
采莲歌舞也从南朝宫廷,流行到达官贵族家 。《梁书·羊侃传》记载:"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掉歌》两曲,甚有新致 。姬妾侍列,穷极奢靡 。"
如果说汉乐府民歌《江南》还与采莲劳动有关,那到了南朝,"采莲"已变成宫廷歌舞,是由"窈窕佳人"们来表演的 。
唐宋时期,采莲歌舞也广为流传 【若耶溪傍采莲女 那个勤劳美丽的采莲女,可能欺骗了人们千年】唐人包何写过一首五律诗《阙下芙蓉》,大约作于唐玄宗年间,诗的前两句是歌功颂德,后两句则描述了宫廷采莲歌舞的精妙——
一人理国致升平,万物呈祥助圣明 。
天上河从阙下过,江南花向殿前生 。
庆云垂荫开难落,湛露为珠满不倾 。
更对乐悬张宴处,歌工欲奏采莲声 。
大约生活于中晚唐时期的皇甫松,有一首《采莲子》流传——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
歌词里的"举棹"、"年少"是和声,它展现的很可能也是"一唱众和"的歌舞场景 。
到了宋代,采莲歌舞更成为宫廷重要的歌舞形式 。据《宋史》记载,宋代宫廷歌舞队里有专门一支"采莲队",女孩子们"衣红罗生色绰子,系晕裙,戴云鬓髻,乘彩船,执莲花 。"布景是"乘彩船",道具是"执莲花",这歌舞形式已经很规范了 。
宋代的采莲歌舞,估计也在秦楼楚馆流行 。北宋郑仅有《调笑转踏》组曲,其中一首词说:
双桨,小舟荡 。唤取莫愁迎叠浪,五陵豪客青楼上,不道风高江宽 。千金难买倾城样,那听绕梁清唱 。
"五陵豪客青楼上"、"那听绕梁清唱",这两句足以说明,《调笑转踏》写的是青楼里采莲歌舞的场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