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耶溪傍采莲女 那个勤劳美丽的采莲女,可能欺骗了人们千年


若耶溪傍采莲女 那个勤劳美丽的采莲女,可能欺骗了人们千年

文章插图
若耶溪傍采莲女(那个勤劳美丽的采莲女,可能欺骗了人们千年)
江南水乡的明媚春日,一群精心装扮的少女划着小船,穿梭在莲叶间,一边采摘莲子,一边嬉笑,笑声与歌声相伴,人面与莲花相映 。这幅旖旎的水乡美景,好像总是出现在唐诗宋词里——
王昌龄的《采莲曲》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晏殊的《渔家傲》说:"越女采莲江北岸 。轻桡短棹随风便 。人貌与花相斗艳 。流水慢 。时时照影看妆面 。"
这些采莲女不仅美丽明艳,而且十分勤劳,就如王维《莲花坞》中形容的: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
看到这么勤劳美丽的采莲女,岸上的少年自然春心萌动,李白的《采莲曲》就记录了这样一幕——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
即便没有岸上少年,浪漫的诗人、词人们,也会想象采莲女芳心暗许,又或者她们正努力追寻自己的爱情——
欧阳修的《蝶恋花》说:"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
周邦彦的《南乡子》说:"应是采莲闲伴侣,相寻 。收取莲心与旧人 。"
这一首首采莲诗词,情因景而浓,人因情而媚 。但我好奇,为什么唐诗宋词里有这么多采莲作品?为什么这类诗词总隐约与恋情相关?难道文人墨客总会遇到采莲女、并每每去了解她们的故事?
显然,这不太合理 。或许,诗词里写的并非真实劳动场景,那些采莲女也并非真的水乡女子 。
“采莲”题材由来已久 写"采莲"的诗歌,最早可追溯到汉乐府民歌《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就表面文字看,它写采莲劳动,是一首欢乐的民歌 。但有一点让人奇怪——诗歌第一句就交代了"采莲",可后面既没写采莲人,也没写采莲动作,反而一直在写"鱼",还让鱼东西南北地嬉戏,这跟采莲有什么关系呢?
闻一多写过一篇文章叫《说鱼》,从隐喻的角度解释了《江南》里的"鱼"和"莲" 。闻一多认为,这里的"莲"谐"怜"声,隐喻女子;而"鱼",隐喻男子 。说鱼与莲戏, 就等于说男与女戏 。按这个解释,《江南》就是一首情歌了 。
在《江南》之后,南朝乐府民歌里也有"采莲"场景出现,且每每运用谐音、隐喻,暗示男女恋情 。比如《西洲曲》中有一段: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
少女打开门,没见到她的少年郎 。或许他们之前约好了见面,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按时赴约 。于是少女出门采莲,一边采莲、一边还在想着那个没来赴约的人——她看到"莲子青如水",这是隐喻爱情的纯洁,说明她相信那个人没有变心;她采下一朵莲,看到"莲心彻底红",这里的"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
南朝民歌中还有些作品,虽没写"采莲",但都利用"莲"与"怜"谐音、"藕"与"偶"谐音,隐喻恋情——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