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恐高症”对高科技产生恐惧


一些日子越过越好的老年人如今有了新烦恼 。拿着信用卡不敢到自动柜员机上取钱,遥控器就在手边却打不开VCD和DVD,有人把这种对高技术知识和产品的畏惧称作“恐高症” 。
老年人“恐高”,既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更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
一般来讲,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视力、听力和反应速度都会有所下降,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但心理学家认为,这并非老年人“恐高”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对高科技的畏惧,更多地表现为心理上的障碍 。
中科院心理所的吴振云研究员认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容易产生“人老了,不行了,新东西学不动了”的想法,其实这并不正确 。只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经常使头脑处于活跃的状态,老年人的智力水平和反应能力都可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当今世界众多科学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年届耄耋依然十分活跃,就是明证 。
然而要克服“恐高症”,仅靠老年人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应该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让老年人能够比较容易地接触到新知识 。人过六十,退休在家,许多老人把主要精力放在抚养第三代上,或是做一些买菜做饭之类的辅助性家务,即便同龄人走到一起,也多是回忆往事,新知识的来源减少了,久而久之,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必然下降 。
随着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各种各样的继续教育机构开办起来,但目前的培训班大多讲的是棋琴书画、保健养生,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的比例很小,即便有少数课程,讲授的内容也过于偏重理论,趣味性、贴近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太强,很难激发老年人的兴趣 。
老年人在社会上学不到想学和该学的东西,在家庭中向年轻人学习的机会也很少 。如今的青年人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很少能耐下性子来跟长辈进行这方面的交流 。即使是洗衣机、音响这样一些简单电器的操作,年轻人说上几遍以后也容易不耐烦:“您有时间自己看看说明书吧!”
事实上,现在各种科技产品的说明书恰恰是最让老年人头疼的东西———要么过于简单,有跟没有区别不大;要么特别复杂的一大本,即使是青年人看完之后也往往一头雾水,不得要领,以致有人评价,“现在的中文写作中,质量最差的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议论文,而是说明文” 。其实,像说明书这样的文体,最适合的表达方式不是文字而是音像 。如今的多媒体技术这样发达,刻一张VCD不过一两元钱,不知道厂商为什么不能将说明书拍成录像,老人们看起来多么轻松自在?
今天的中国,老年人的比例已经超过10%,而且增长速度很快,全社会在关心老年人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包括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 。“恐高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重视这一问题,在花了很大力气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同时,却让另一个社会群体一天天向“科盲”靠近 。
【老年人“恐高症”对高科技产生恐惧】(图片来源:收录优美的图片)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