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基本介绍 关于妇科的艾灸穴位图


艾灸基本介绍 关于妇科的艾灸穴位图

文章插图
一、关于艾灸的知识概述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叶制作成艾柱或艾条通过燃烧产生近红外和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特定的部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自然疗法 。艾灸起作用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 。
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因为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所以古人经过多年的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 。
第三个原理是根据身体情况灸不同的穴位,使用不同的施灸手法 。
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 。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 。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
另外一项现代研究表明,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 。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 。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 。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
二、中医艾灸的穴位图介绍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穴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 。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 。
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 。《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