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花鲢为什么死

春季花鲢为什么死,什么原因引起鱼患锚头蚤?随着水产养殖业环境不断在恶化,寄生虫也开始不断的适应现在养殖环境中 。记得在2010年以前很多养殖户都认为锚头蚤很好杀,也很好处理,任何杀虫药都可杀的死 , 但过了2年以后很多地区就出现了锚头蚤难杀,难处理 , 就开始说这个药厂产品做水了,那个药厂产品不行,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不是厂家的药做的不好 , 而是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思路才能决绝根本问题 。虫、菌你是杀不完、也杀不绝的 。有一些寄生虫可能越杀越多,越杀越难杀,到最后无药可杀了 。任何养殖品种都需要了解它的特性,以预防为主 , 治疗为辅的原则,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锚头蚤基本情况及如何预防措施 。
一、流行情况
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虫?。?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体外疾病 。一般雌虫寄生鱼体,雄虫基本不寄生 。病鱼大量寄生锚头蚤时会焦躁不安,食欲不振 。每年 4 -10月为该病流行季节 。急性感染时每尾鱼种可侵入数十 条,短期内会大量死鱼 。慢性感染时,鱼体消瘦,慢慢死亡 。如每尾鱼种感染 l5条以上 , 病愈后可有一年以上的免疫力 。锚头蚤寄生在鱼的鳃盖、皮肤、鳍条基部、眼、口腔、尾鳍等处 。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 。挠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 。在水温 12℃-33℃之间锚头蚤均可繁殖 。水温20℃-25℃为流行季节 。此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 。
我国淡水鱼寄生的锚头蚤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三种 :
1.多态锚头蚤:寄生于鲢、鳙 、团头鲂 。
2.鲤锚头蚤:寄生于鲤、鲫、鲢、鳙、乌鳢、泥鳅和蝌蚪等 。
3.草鱼 (鲩)锚头蚤:寄生于草鱼 。
锚头蚤寄生鱼种后,随着发育过程,可分为童虫、壮虫、老虫三种形态:
1、童虫体细如发,白色透明 , 无卵黄,肉眼需仔细观察才能看到,一般2-3天后便可发育为壮虫 。以童虫急性感染为主时,可在半个月内连续 2次杀虫剂(如快克)全池泼洒 。
2、壮虫体粗壮透明,手触之可竖起,肉眼可看到黑色肠管蠕动,体后挂一对绿色卵囊 。以壮虫感染为主时,用药一次即可 。
3、老虫体色混浊 , 体软,手触之无弹性,无卵囊 , 虫体常附生很多累枝虫类的原生动物,虫体接近死亡 。以老虫感染为主可不用药 。
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 , 如多态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体表;草鱼锚头蚤寄生在草鱼体表;鲤鱼锚头蚤寄生在鲤、鲫、淡水蛙的体表、鳍条及眼上 。本病对鱼种危害程度最大 。当有3-5个虫体寄生时即可引起死亡 。甚至 1-2个虫体也能引起生长停滞,鱼体瘦弱或产生畸形 。对2龄以上成鱼虽然不直接引起死亡 。但影响很多疾病爆发(如出血病、赤皮、打印病等)而且还影响生长、繁殖 。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
二、症状
发病初期 。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 。如大量寄生于口腔引起病鱼不能摄食,继而鱼体消瘦 。游泳迟缓,6-7厘米长的鱼种患病后还可以引起鱼体畸形、弯曲 。失去平衡 。由于锚头蚤以头角钻入寄主组织内 。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 , 裸露在外的虫体后半部体表常有累枝虫和藻类、水霉菌等附生 。当严重感染时,鱼体好像披着蓑衣 。故有“蓑衣病”之称 。锚头蚤大量寄生在鳗鱼口腔可引起口不能关闭,不能摄食而死亡 。锚头蚤寄生在鲢、鳙鱼等鳞片较小的皮肤 。可引起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石榴子般的红斑、红点 。寄生在草鱼、鲤鱼等披有较大鳞片的鱼的皮肤上 。寄生部位的鳞片被“ 蛀成缺口 。鳞片的色泽较淡 。在虫体寄生处也出现充血的红斑 。但肿胀一般不明显锚头蚤的头部钻入肌肉组织 。可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 。在伤口与外界相通的部分又带有溃烂性质 。在虫体寄主组织之间充满渗出液且有红细胞渗出,包在渗出液之外的为纤维化了的寄主坏死组织 。在坏死组织层之外,有肿胀充水的细胞层及鳞片状的增生层,在鳞片排列的细胞间,可见纤维细胞在增生层与正常肌组织之间充满密集的白细胞,其中间或可见新生的肉芽组织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