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尽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写尽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文章插图
此诗写于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虏,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展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
【写尽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春望》 杜甫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所见,都城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还在,但是面目已经全非,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怀,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氛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诗的前四句,都统在一个望字,诗人感情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之乱以来,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多么重要,比黄金还要珍贵,消息中断,久盼消息不至的心情,多么使人引起共鸣,因而有了下面的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音信不通,想念远方亲人,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搔首挠头,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加一层哀伤 。而他苍老得这么快,又是因忧国忧民,伤时,思家所致 。
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了内心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感,在创作时,意脉跌宕起伏,情景兼备,整首诗字句不多,但对情感的表达耐人寻味;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满着强烈的思念之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应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亲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感情,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 。通过赏析,也让当代人们感受到自身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美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思考在和平年代如何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