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是一只刺猬 是一只刺猬还是一个刺猬


居然是一只刺猬 是一只刺猬还是一个刺猬

文章插图
题图 / 刺猬卡尔表情包
本文由ACGx原创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欸 , 就是玩儿

1.
互联网总是充满了让人始料未及 , 又捉摸不透的东西 。
比如要是搁半年前 , 谁会想到一只名叫“卡尔”的刺猬 , 会成为中国互联网表情包界的治愈系担当?虽然它已经于2019年在reddit、Instagram等国外社交平台风靡过一段时间了 , 但时隔两年 , 卡尔摇身一变 , 化身为中国网民喜闻乐见的暖心“小网红” 。
它知道你最近很穷 , 卡尔便好心地将毕生积蓄交给你 。
针对学生党 , 卡尔带来舒缓压力的热可可 , 还神通广大地找到了“考试必过草”这样极具玄幻色彩的物品 。
哪怕你无法追溯卡尔在国内火起来的契机 , 你却总是冷不丁地在社交平台看到:卡尔给你做早餐、提醒你按时补充水分、为你讲睡前故事 , 它还会将想要抽到的游戏卡牌、嗑到上头的CP带到你面前 , 有时卡尔也会纯粹地向你表达爱意和赞赏 。即使隔着屏幕 , 卡尔没法付诸实际行动 , 但其话语间的贴心指数依然让人心头一动 。
我愿称卡尔为互联网时代的圣诞老人 , 不用等到一年一度的平安夜 , 只需一张梗图、一句“谢谢卡尔” , 便能召唤它现身 。
面对小刺猬卡尔的莫名火爆 , 不少网友也对“谢谢卡尔”产生了疑问 。有人在社交平台追问“卡尔送我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 , 有人好奇“为什么这只刺猬叫卡尔不叫查理” , 还有人询问“我知道卡尔是一只刺猬 , 表情包也挺可爱的 , 可是玩这梗有什么意思呢?”显然 , 这些问题不只适用于“谢谢卡尔” , 也是对当代互联网流行文化的灵魂拷问 。

2.
同样的情况 , 还发生在网络梗“拿来吧你”身上 。
作为短视频博主“刘子”的口头禅 , 因“拿来吧你”应用场景广泛 , 引得网友争相模仿 , 类似于生活中“我想要……”这样表达期望的句式 , 就能用“拿来吧你”精准概括 。这四个字让网友们在提出需求时 , 显得更加理直气壮 , 以至于不少网友将其与“谢谢卡尔”联动 , 从而诞生出“拿来吧你 , 小刺球子”等新的用语 。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 , “拿来吧你”影响力逐步扩大 , 无法理解该梗的网友们也越来越多 。随着“拿来吧你是什么梗”登上微博热搜榜 , 一度让网络梗科普博主们的业务变得繁忙起来 。
这些网络梗看上去不知所谓 , 但如果非得将这些梗当成阅读理解题目 , 似乎也能挖掘出一些潜在意义 。例如“谢谢卡尔” , 是普通人美好愿望的集中展示 , “拿来吧你”背后 , 可能隐藏着掌控生活的快感 。
但更多情况下 , 对于大部分网友而言 , 这些网络梗的意义并不是最重要的 , 毕竟它们只是互联网冲浪生活的一点调味剂而已 , 由于梗存在可模仿性、可复制性 , 在重复数次的浏览与分享间 , 最终形成了全民狂欢的氛围 。

3.
类似于“谢谢卡尔”、“拿来吧你”这样 , 被网友迅速传播的内容 , 可以将其归为“模因(meme)” 。
“模因”一词 , 是仿照单词“基因(gene)”所创造出来的 , 最早出现于牛津大学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中 。正如基因在生物遗传、变异中得以传承、进化 , 模因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 亦有异曲同工之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