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穿孔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穿孔


细菌性痢疾穿孔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穿孔

文章插图
一、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1.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患者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
2.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 。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 。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
二、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 。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 。1.急性菌痢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
(1)普通型
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畏寒、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着 。一般病程10~14天 。
(2)轻型
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 。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 。一般病程3~6天 。
【细菌性痢疾穿孔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穿孔】(3)重型
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 。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 。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
(4)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 。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
慢性菌痢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部分患者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 。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 。分型如下:
(1)慢性隐伏型
患者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菌痢的表现 。
(2)慢性迁延型
患者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
(3)慢性型
急性发作患者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 。
三、细菌性痢疾的饮食注意
为了预防菌痢传播,除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外,在饮食上还有下列禁忌: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