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重要的水源地 广东水源从哪里得来的( 三 )




湖水的绿四季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季节水体温度、光照强度、降水量、营养盐含量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藻类的生长 。以湖心来看,丰水期光照充足,大量降雨给水体带来了氧气和营养物质,并且是旅游业、养殖业旺季,理论上藻类数量更占优势,但叶绿素浓度却低于枯水期 。这是因为丰水期的降水稀释了库心的叶绿素浓度,而高温使得高温耐受能力低的藻类无法生存 。枯水期虽然光照减少、温度降低,却适合微囊藻等藻类的生长 。丰水期优势种群为蓝藻,枯水期主要藻类为甲藻、硅藻、鼓藻等,蓝藻体积远小于后面几种,因此冬天的湖心看起来比夏天更绿 。


▲湖水中的绿色主要是各种藻类的颜色 。图源/网络


万绿湖虽然很绿,但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水华现象 。在大量雨水稀释下,水库库心一直保持着贫营养化的状态,营养盐含量较低,限制了藻类的生长 。不过上游的忠信河流域养殖业发达,饲料和动物排泄物产生了大量有机物和腐殖质,使得该河段营养盐丰富,曾出现过一定的水华现象 。近年,当地政府通过加强对养殖业的管理,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


万绿湖中,惊现“红色雅丹”?


今年年初以来,去到万绿湖游玩的游客会发现,在万绿之间,湖中竟然露出了一块块红土层,远远望去,如同“水上雅丹” 。
(请横过手机屏幕查看)
▲万绿湖中露出了一块块红土层,远远望去,如同“水上雅丹” 。供图/图虫创意


这并非什么稀奇现象,而是由于入冬以来久旱少雨,加上气温回升蒸发加剧,万绿湖的水位连日下降,在3月初甚至降到了93米的死水位 。这是22年来万绿湖的最低水位线 。由于水位线不断降低,水库边缘淹没的大批古文物“重见天日”,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湖中小岛“浮”出水面的裸露土层,这些土层以红色为主,呈现出神似“水上雅丹”的惊人景观 。


▲红土源于远古时期的花岗岩丘陵红色风化壳的残积物 。供图/图虫创意


裸露的红土源于远古时期的花岗岩丘陵红色风化壳的残积物,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积累,形成了层状、带状或斑块状,覆盖在丘陵顶部 。当年水库蓄水后,这些低矮的丘陵淹没于水中,裸露出来的部分成为一座座小岛 。常年出露的顶部被绿色植被覆盖,而常年隐于水下的红土层则少为人知,当重见天日后,在周围无边的绿的衬托下,才让人觉得十分陌生 。


如果不是今年的干旱天气,可能我们很多年都看不到万绿湖的这另一面精彩 。不过,还是期待着雨季快快到来,让万绿湖再次丰盈起来吧 。毕竟比起奇景,我们更关心有没有水喝啊 。


▲期待雨季早日到来,万绿湖再次丰盈起来 。图源/网络


- END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