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姑与八大姨 七大姑八大姨的


七大姑与八大姨 七大姑八大姨的

文章插图
按:正月里头走亲访友,如何称呼长辈疏忽不得 。许多中国孩子在学说话时恐怕都曾为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属称谓晕头转向——中国亲属称呼非常复杂,英语世界用“uncle”指代的父辈男性亲属,在中国就有“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五种称谓;“cousin”的概念更是涵盖了汉语中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这八种情况 。中国人为什么会发明如此复杂的亲属称谓呢?
汉语言研究者郑子宁在《东言西语》一书中指出,精密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与阶层分明的社会结构息息相关 。中国现代的亲属称谓系统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 。当时战乱频繁,小家庭很难在动荡的乱世中自保,家族的重要性空前提高 。为此,以父系血缘为核心的家族崛起,发展出一套父系亲属称谓比母系亲属称谓更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 。具体而言,父亲的哥哥和弟弟的称谓是不同的(伯父和叔父),但母亲的兄弟只有一个称呼(舅父);只有父亲兄弟的子女算作堂亲,父亲的姐妹和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却统统算作表亲 。
另外,中国人认为对亲属(特别是长辈)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表现,这也为称谓系统的复杂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中国的亲属称谓不但要分叔父、伯父、舅父,而且往往还要在前面加上大、二、三、小等表示排行的字,以便在不提及姓名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指称某一个特定亲属 。
在新书《中国话》中,郑子宁进一步考察了中国亲属称谓的演变史 。通过比较历史上汉语和中华文明圈内其他族群的亲属称谓,厘清当代中国亲属称谓系统的底层逻辑 。
《中国人的七大姑与八大姨》(节选)文 | 郑子宁
称呼亲戚背后的逻辑汉语的亲属词汇分类相当细致,一个亲属该怎么叫要根据这个亲属和自己的辈分关系,是父系还是母系,乃至这位亲属自己或者某位其他亲属的年龄关系 。即便如此,汉语亲属关系中仍然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父系男性要比母系或者女性亲属分得细一些 。譬如父亲的兄弟要根据比父亲大还是小分别称作“叔”“伯”,但是如果是父亲的姐妹则统一称“姑”,而母亲的兄弟则统一称“舅” 。而且辈分上,“姑”和“舅”也可以跨辈 。唐朝王建的《新嫁娘词》中间一首是:“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这里的“姑”是丈夫的母亲,“小姑”是丈夫的姐妹 。孔子过泰山,碰上妇人哭诉“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这里的一家祖孙三代都死于老虎,“舅”在这里指的是丈夫的父亲 。
然而在不同的语言中,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同,什么亲戚属于一类,什么亲戚需要分开是很不一样的 。在泰国,对年纪比自己稍长的人均称 ???(phi),这个词在泰语中就是“兄”或“姊”的意思,这两个在汉语中严格区分的亲戚在泰语中用一个词表示 。相应的,“弟”和“妹”在泰语中均为 ????(nong) 。这在从中国南方延伸到泰国的壮侗语系语言中是个普遍现象,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语中,“兄”和“姊”为??? /pi33/,“弟”和“妹”为 ???? /n??11/ 。
壮侗语在对 “母姊”“母妹”“父姊”“父妹” 四个亲戚的区分上也和汉语逻辑截然不同 。在汉语中,这四个亲戚是按照父系、母系两分,父系叫“姑”,母系叫“姨” 。但是在德宏傣语中 ,“母姊”和“父姊”都称???/pa42/ ,“母妹”是 ???/la54/,“父妹”则是 ??/?a33/ 。汉语中优先区分这四位亲戚属于父系还是母系,但是在德宏傣语中,则要先分这四位亲戚比自己父母年长还是年幼,年长的归一类,年幼的再根据属父系还是母系确定称呼 。在四川凉山的彝语中,一个人对兄弟姐妹的称呼则和自己的性别有关 。一个男性要区别称呼自己的兄 /v?55 vu33/、弟 /i34 ?i33/,姐妹则统称 /n?i21 mo21/;女性则要区别称呼自己的姐 /v?55 mo21/、妹 /?i33 ma55/,兄弟则统称/m?a21 ??55/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