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生鲜猪肉为何诞生不了全国性品牌?( 二 )


最后是关于品牌猪肉的认知性消费 , 我发现 , 95%以上的消费者 , 日常消费的猪肉 , 基本都不是品牌猪肉 , 而是叫不出品牌名字的普通猪肉 , 仅有不到5%的消费者 , 才偶尔会购买品牌猪肉 , 或土猪肉、黑猪肉和农家猪肉 , 而在这5%的消费者中 , 估计仅有1%的消费者会非常固执地坚持消费品牌猪肉 , 这些消费者应该是主观上认为品牌猪肉的品质更值得信任 。
而品牌猪肉 , 也只有开在有流量的农贸市场专卖店才有销量 , 那些开在街道和社区的独立店销量受限 , 一般都是附近居民应急状态下的就近购买 , 但由于这些独立店往往货量不充足 , 品类也缺这少那的 , 消费者只能偶尔次委屈消费 , 但正常状态下 , 绝对不会去这些品牌店消费 , 这也是品牌独立店做不过农贸市场品牌店的核心原因 。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 , 尤其是主观上的营销策略思考 , 加上与企业罗董事长的深入交流 , 我也渐渐形成了一些完全属于我的观点:我觉得猪肉品牌不能诞生全国性品牌的核心原因有多个 ,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形成;
第一是保鲜要求:生鲜猪肉类产品的保鲜要求比较高 , 虽然现在物流发达 , 但冷链运输也使得猪肉看上去就有了被冷冻过的痕迹 , 属于冷鲜肉而非热鲜肉 , 消费者自然会认为不新鲜 , 甚至在口感方面都有影响 。但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靠创建区域屠宰场来完成的 , 像双汇、雨润、金锣等品牌完全有这个能力来达成 , 可为什么他们没有做?是成本问题?还是其它我所不得而知的困难 , 阻碍了企业去这么做?
第二是消费习惯: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 导致了农贸市场的肉摊消费成为主流 , 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视觉上的猪肉新鲜感 , 毕竟新鲜猪肉的味道与冷鲜肉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其次 , 因为肉摊众多 , 选择性更为丰富 。更为重要的是 , 农贸市场的菜品摊位繁多 , 喜欢荤素搭配式炒菜的习惯 , 也直接导致在农贸市场更容易获得消费的满足感 , 这种一站式买菜行为 , 也成为家庭主妇最乐意的选择 。
第三是猪肉标准:生鲜猪肉类产品究竟什么是好产品 , 什么是劣质产品 , 消费者是无法分辨的 , 尤其是这些猪到底怎么喂养的 , 饲养环境和过程及屠宰情况等 , 消费者一概不知 , 属于信息不对称状态 。而国家、行业和企业都不提供辨别的标准 , 消费者只能凭借视觉经验和嗅觉经验进行辨别 。因为缺乏公认的猪肉优劣标准 , 消费者自然不愿意舍近求远 , 舍低求高去专卖店或超市专柜购买品牌猪肉 。
第四品牌吸引力:也许是由于猪肉优劣标准缺乏 , 导致消费者只能凭借自己的视觉和嗅觉经验做出判断 , 而在这两种经验之下 , 销售冷鲜肉的品牌自然就不具有吸引力 , 尤其是与农贸市场一大溜鲜红的新鲜肉摊相比 。其次 , 品牌肉也提供不了非买不可的理由 , 加上价格普遍会比普通猪肉贵 , 对于买菜时几分几角都要斤斤计较的家庭主妇来说 , 自然会望而却步 。
第五是营销诉求:几乎每一个猪肉品牌 , 都在诉求“安全”和“放心”概念 , 这说明在当下社会 , 消费者对猪肉类食品的安全还是存在担心的 。如温氏食品 , 一直在宣传自己是“用心守护从农场到餐桌每一步的守味人” , 所以 , 核心诉求是“温氏安心好肉 , 大家都说好”摆明了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