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萧条极边土 山川萧条极边土翻译( 四 )


开元二十年(732年),李隆基派信安王李袆任幽州长使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大破契丹族、奚族联军,联军一看打不过,立马投降了,朝廷赏赐无数,作为招安诚意,却对征战沙场的勇士们不闻不问 。
《蓟门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
《蓟门行》: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
《蓟门行》: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
他遇到一个老兵,白发苍苍,持戟独彷徨 。打了一辈子仗,没见过部队高级长官 。想当年,这位老兵跟高适一样,年轻气盛,满腔热血,仗剑骑马来到边疆,欲图立功封侯 。没想到一生将近,建功立业之心早随时光耗尽,唯余唏嘘 。
一年到头无休止打仗,胡儿打了一波又一波,仿佛植物大战僵尸,永远打不完 。将士们纷纷抱怨,这种生活何时是个头啊,都想回家过太平日子 。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隆基派名将张守珪替代李袆,出任幽州长史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 。张守珪整顿军纪,主动出击,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每战皆捷”,最终斩杀诈降的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于紫蒙川(今辽宁朝阳西北)大阅军队,宴赏将士,传酋首于东都洛阳 。第二年,还带一帮有功将士来到洛阳献捷,李隆基亲自赏赐各有差 。
本来这是高适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只可惜高适没有把握住,他在张守珪上任之前眼看出头无望,离开了前线,回到了长安 。路过蓟门,遇到了另一位大诗人王之涣 。王之涣和高适李白一样,都是少年游侠,长大了想凭掌中剑建功封侯 。
《蓟门不遇王之涣因以留赠》: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 。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
哥我命不好,十多年一事无成,也没遇到贵人提携 。累了,山高水远,想回家了 。胡儿不讲武德,兄弟好自为之 。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高适35岁,一路辗转,找了好多朋友,见了好多大佬,依然一无所获 。
《邯郸少年行》: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
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平原君好客,养士三千,高适却遇不到这样的爽快人 。有的拒不见面,有的勉强见面,吃上一顿饭就把他打发了,真正世态炎凉 。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李隆基下诏,其或才有王霸之略,学究天人之际,智勇堪将帅之选,政能当牧宰之举者,五品以下清官及军将、都督、刺史各举一人 。高适欣然应试,毫无意外落第了 。据高适后来回忆,是因为举荐他的人品级太低,在朝中影响力不如别人 。
同年,杜甫应进士科不第 。
为啥李白高适不应进士科 。因为进士科最难考,除了王维这样埋头攻读圣贤书的学霸能考上,像李白高适这种每天喝酒打架的学渣根本门都没有 。高适辩解说,自己根本看不起进士科和明经科(耻预常科),所以不考 。其实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倒是走两步啊 。
高适虽然一事无成,但是名声已经混出来了,跟杜甫,颜真卿,张旭,贺知章,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人交游密切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