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诗词中的中国古代矿业及其中的哲理思想 古诗中的哲理诗


六首诗词中的中国古代矿业及其中的哲理思想 古诗中的哲理诗

文章插图
中国的采矿和炼矿,历史十分古老,青铜器的采炼,距今已经有6000年以上 。而诗词中相关这方面内容的涉及,也是早在《诗经》里就有 。比如,《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把石头加工成器物叫“磨” 。后两种,基本上就可以算是矿业加工了 。其后的两千年,中国的矿业规模越来越大,种类也越来越多,不少诗人把采矿炼矿写进诗词中,还总结出其中的哲理思想 。
1.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黄金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种硬通货 。因此,采金炼金也是一种古老的行业 。古代采金基本上是用“水洗法”,在水里,金子会沉下去,而其他的矿物质轻微用力很容易被冲洗走 。原理虽然简单,但这种方法由于含金量的稀少,实际上效率很低 。这就导致采金业十分辛苦 。所以,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杂曲歌辞·浪淘沙》中写到: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一句“千淘万漉虽辛苦”,既写出了淘金人的辛苦,也拟人化的写出了黄金在淘炼过程中所受的困难 。而“吹尽狂沙始到金”,则既写出了淘金人最后收获的喜悦,也拟人化的写出了黄金最后锻炼而出的成功 。
结合前一句“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豪是以黄金经过“千淘万漉”的磨练,最后得以显出真身的故事;预示了经过谗言的千锤百炼,最后让迁客“百炼成金”,获得更大的成就 。
2. 腾今耀古非声色,曾为沩山作牯牛,释印肃黄金经过“千淘万漉”,最后得以成名,但成名之后,还是有付出的,这次的付出,就是无比珍贵的自由 。宋朝诗人释印肃就在《示众法语》里告诉众人,成名前的付出,虽是“百练周”,但这都不算什么,成名后,你所逝去的还有自由:
矿去金存百练周,自从索价没人酬 。
腾今耀古非声色,曾为沩山作牯牛 。
腾今耀古非声色,曾为沩山作牯牛
诗中说,经过“百练周”的锻炼,终于矿去金存;最终成名了,“自从索价没人酬”,从此,没人能出得起价钱,也做到了“腾今耀古” 。
“曾为沩山作牯牛”,“沩山牯牛”是佛教中的一个典故 。唐代僧人怀海禅师在《放出沩山水牯牛》中写到“放出沩山水牯牛,无人坚执鼻绳头 。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 。诗很浅显易懂,从此,“沩山牯牛”就是自由的代名词 。
“腾今耀古非声色,曾为沩山作牯牛”,你现在是成名了,“腾今耀古”,但付出的代价是你曾经的自由,你还记得你当年像“沩山牯牛”那样自由自在吗?
3.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明代诗人于谦作为一个政治家,平时比较关注经济,对采矿业关注比较多 。这首《咏煤炭》关注的是煤炭行业: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
【六首诗词中的中国古代矿业及其中的哲理思想 古诗中的哲理诗】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这里用“混沌”比喻未开发的煤矿,用“乌金”比喻开发出来的煤炭,将“混沌”与“乌金”对写,说明了煤的来源,也表明了煤的来之不易 。“阳和”二字用得最为贴切形象,指煤炭蕴蓄的巨大能量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