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灵活运用


麻黄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灵活运用

文章插图
麻黄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灵活运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堪称是经方中的经方,应用得当,临床治疗范围十分广泛 。这两篇文章所记录的四个医案,就是灵活运用的典范,药味精当,加减有法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皮肤奇痒症
患者男,60岁,因周身皮肤瘙痒两月余于1月3日邀余出诊 。
患者起病当天曾在山上松林中打柴;劳累一天,出汗较多 。回家后,当晚即觉全身皮肤瘙痒,未曾理会 。三日后始在当地卫生院诊治,西医诊断为“皮肤过敏”,经用西药“强的松”“扑尔敏”“盐酸丙嗪”等治疗数天无效,瘙痒逐日加剧,其后到某地级医院用西药“氯化钙”“痒苦乐民”等静脉注射数日,仍无好转 。
此后,四处求医多人,先后服中药五十余剂,外洗药20余次,仍无明显好转,反增形寒肢冷,日淡不思饮食,精神萎靡 。后由患者一亲友介绍,求余诊治 。
诊时所见:患者上身赤膊,身披棉衣,旁置炭火两盆取暖,另有人为其搔痒 。周身皮肤暗红,满布搔抓伤痕,多处有血及粘液渗出,皮肤灼热,触之粘手,全身有腥臭气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弱 。索检前医诸方,多为清热、凉血祛风之剂 。
余以为表里俱寒,风毒内郁之证 。治拟温经散寒,祛风止痒,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生麻黄、炮附子、蝉蜕各10克,北细辛、升麻、生甘草各6克 。每日一剂,连进三剂 。
1月7日复诊:皮肤瘙痒大减,夜间已能安睡,精神好转,饮食增加,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守上方加当归15克,川芎10克 。连服五剂,皮肤瘙痒消除,病告痊愈 。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
按:皮肤瘙痒一证,多因外感热毒风邪或血虚生风所致,治疗一般用清热解毒或凉血养血祛风之剂可获效 。但本例患者年迂六旬,气血已衰,阳气不足,又入松林中劳作汗出,腠理开泄,风邪虫毒乘虚而入,郁于腠理,治法本应以解表祛风为上,而前医误用清热凉血之剂,反致引狼入室、闭门留寇 。过服寒凉之品,必损人身之阳气,终成表里俱寒、风毒内郁之证 。
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散表里之寒邪,加升麻升阳透表,蝉蜕祛风,生甘草解毒兼缓麻附之辛燥,当归、川芎养血和血,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诸药合用,能温经散寒,养血祛风,而收全功 。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三则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少阴太阳两感的处方,其方温散兼施,表里同治 。笔者根据本方所主乃少阴肾阳素虚,复感寒邪致病的特点,移治杂病,常常取得显著疗效 。现举几则以就正于同道 。
例一: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女,42岁,6月18日初诊 。
患者自诉一周前因受凉突发头部左侧疼痛伴面部肌肉抽搐,经市某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西药治疗后面肌抽搐稍止,但头痛仍存,且剧烈时有如烧灼感,晨起恶心,面浮口淡,胃纳欠佳,舌淡苔少,脉沉细 。此乃肾阳亏耗,浊邪上逆,与风寒之邪相搏,蒙络蔽窍所致,治以温阳散寒,降逆通络 。
处方:生麻黄、吴茱萸、川芎、细辛各3克,淡附子9克,连服五剂,尽剂而愈 。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
按:本证乃素体肾阳亏耗,复受风寒之邪,浊阴之气上逆,故头痛、恶心 。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吴茱萸、川芎温阳散寒,降逆通络 。其中川芎一味,乃治头痛之专药,故李东垣云:“六经头痛,须用川芍”,其功能疏外邪,升清气,并与吴茱萸同用,一升一降,共奏其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