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都在讲什么 墨家讲的是什么( 三 )




(由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先梳理一下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若说老子原本就是周王室的史官,著书立说没什么奇怪的,
但是孔子、孟子、墨子等人又是怎么回事?
他们在主张什么思想?


03孔子、孟子的思想与儒家上面说到周王室丢失了“六经”和礼器,
但是,鲁国还有一份
鲁国是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的封国,
西周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是,鲁国享有天子独有的祭祀特权
可以说,鲁国的“六经”与礼器,以及祭祀制度,
都是周王室的“翻版”
正因为这个原因,一时之间各地诸侯也冲向鲁国开始学习
鲁国也呈现了遍地“儒士”的盛景,
其实“儒”这个概念,不是孔子创造的,
在孔子之前,“儒”就是周王室的“王官”,穿着特有的“儒服” 。
孔子后来创立儒学,也是有着“继承”、“传承”之意 。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年少时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己特别好学,学了不少周礼,
曾有幸去京都学习“六经”,他的老师就是还是周王室史官的老子
后来也在鲁国担任司空之类的官职,
但因为跟执政者有矛盾,弃官带着弟子们开始周游列国 。


可惜的是,孔子去了很多个诸侯国,但都没能实现他的理想,
晚年回到鲁国,专注研究,
他的弟子后来将他的思想言行记录成一本书——《论语》 。
孔子的理论思想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类,
但这只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其实孔子的思想覆盖的范围相当广泛:核心主张,即“礼”和“仁” 。


孔子强调“礼乐”(概念在前面已阐述)的重要性


当时正八经的天子势小权弱,诸侯国霸道强势,
孔子认为这是乱了“君臣”的地位贵贱秩序;
鲁三家在祭祀宗庙之后,不应该唱天子才能唱的《雍》诗,
以及大夫用了天子独享的人数——64名女子跳舞,
孔子认为这都是僭越规矩;
听说晋国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刻在铁鼎上,公诸于众,
孔子认为这一行为造成民众把铁鼎当成规矩了,谁还把大臣当回事,
这是他们抛弃了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贵贱不衍),是“无道”的 。


又如,弟子颜渊去世了,没钱厚葬,弟子们惦记把孔子的车卖了换钱,
孔子不同意,他觉得自己是大夫,大夫出行的标配就是“坐车”
此外,孔子对于服装也很讲究,
什么颜色做什么衣服,什么颜色不能做什么衣服,
什么颜色搭配什么颜色的衣服,单衣是单衣,外套是外套,
里里外外,丁是丁卯是卯,一个细微的错误都不能犯 。


总的来说,孔子主张用“礼”来约束君臣和普通百姓,
光用刑法是不够的,大家都讲“礼”,社会就会安定 。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
孔子认为,只要把不合“礼”的人和事物统统匡正了
天下就会太平了 。
孔子的另一核心思想,即是" 仁"


" 仁" 字,通过偏旁部首,我们大概就可以猜出,
它的本义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在孔子的思想中,我们最为熟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便是这一理论,但是孔子的“仁”,包含但不限于此,
赋予了“仁”更广泛的含义,比如仁爱、忠诚、宽恕、守信、恩惠之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