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都在讲什么 墨家讲的是什么( 四 )




孔子认为,“仁”者不能贪利不图义,
孝悌是仁的根本 。


他认为只要统治者厚待自己的亲族,也会获得民众声望,
还能起到表率作用 。
民众懂得了“孝”的道理,才不会作乱 。


除了“礼”和“仁”,孔子对于“义”也表达了观点
比如人们应该重义轻利,
出于“义”获得的“利”才理所应当 。
光图“利”没“义”的就是小人 。


但是,孔子的阶级观念很重 。


他认为,农民饿肚子的免不了的,读书人享受高官厚禄是应该的,
读书的人跑去种地,就是破坏规矩 。


总的来说,孔子站在一个士族阶层,思想还是围绕着调节帝王和民众矛盾上,
无论是“仁”还是“礼”思想,
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儒家后来独领风骚
孔子的主张很符合帝王的胃口 。


儒家还有一著名的代表人物孟子
孟子虽然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他与孔子还是有些区别的 。


孔子有些轻民思想,但孟子不同,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就是百姓比君王更为重要,他更关心百姓的利益;
而对于仁、义、礼、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也就是说,约束好自己就不会犯错,用不着非得用“礼”来约束 。
另外,孔子虽然推崇周礼,但孟子却是推崇更久远的“礼”,
他认为那才是纯粹且原汁原味的“礼”,也是所谓“言必称尧舜” 。


孔子和孟子虽然都带着弟子游历国,均未被接受,
主要是儒家的思想虽然结构清晰,涉猎广泛,上下也能说通,
但就是不符合时代 。


04墨子,墨家孔子创建儒家之后,墨翟也在鲁国创建墨家,两家互相争鸣,
从而揭开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第一幕——儒、墨显学之争 。


随着“礼乐崩坏”,民间兴办“私学”,
许多著书立学的人,为了招募学员,降低了“门槛儿”,
以往种地的农民,还有手工业者们,纷纷放下劳动,
冲进了各私学里,只要学得不错,
学业有成后,很可能被推荐成为“士”,
当时的各诸侯国,为了招募人才,形成了一股养士的风气,
士族的待遇也极其优厚,重要的是还能被推荐为官,
而墨子也是其中一员 。


墨子原本学习的也是儒家思想,
但他后来觉得儒家思想里的礼节太过繁琐了,
其实可以理解为他觉得太麻烦了,极其拖沓
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还浪费钱财、人力,根本实现不了,
于是他从儒家中脱离了出来,创建了墨家 。


虽然墨子也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但他没有孔子那么“幸运”,墨子在起起落落间,
地位下降,沦为下层,所以他接触的人多为平民百姓,
他的弟子也多为下层的平民 。
这就注定墨子的思想,建立在民众立场上 。


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
即"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尊天" 、"事鬼" 、"非乐" 、"非命" 、"节用" 、"节葬"
他认为根据情况不同,采用的治理方案也不同,
" 国家混乱" ,就选用" 尚贤" 、" 尚同" ;
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 、" 节葬" ;等等 。


兼爱:即“兼相爱,交相利”,也就是要爱自己的同时也要爱别人,
把别人的家也当成自己的家,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别人当成自己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