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咸阳土包包太多,所以懒得关心戚姬墓吗?( 五 )




当然,这里的结论还是依据文献与地名所进行的推测,最终的准确结论还需要文管部门掘墓考证 。


这里顺便说一下,较早的宋代文献与咸阳民间传说基本一致,清末道光与民国咸阳县志与今天的文保部门一致,两者孰是孰非?

提供一个资料可以参考:根据咸阳民间传说,汉哀帝男宠董贤墓应在坡刘村东北不远处,即坡刘村人所说的老实巴冢,但文保部门认为董贤墓在义陵东北之司家庄附近,且立有文保碑一通 。但经过考古发掘,已经明确该董贤墓为假,实际是秦代诸侯大墓 。文保部门认定的董贤墓既然能为假,那么,文保部门认定的戚姬墓谁能保证不假呢?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文管部门的认定就轻易否定戚山的戚夫人墓 。


2
汉文帝为戚夫人(戚姬)立庙


根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戚姬为汉高祖终生宠爱的妃子毫无疑义,戚姬之死更是一场亘古难见的悲剧 。尽管当时吕雉对戚姬恨之入骨,但无论是在她身前身后,同情都在戚姬一边,这就决定了修建祭祀戚姬的祠堂(庙宇)在当时是势在必行的 。


站在汉文帝的角度,他要为戚姬建庙祭祀既有同情的成分,更有巩固他的最高领导地位的需要 。简述如下:


其一,为了尽孝 。根据《史记》,高祖宠爱戚姬,临终前都念念不忘保护戚姬及其儿子如意,且文帝之兄惠帝也尽其所能保护戚姬与如意 。这一点文帝是很清楚的 。汉以孝治天下,文帝以孝悌为天下师表,史称汉孝文帝,他继位之后,依据汉制为惨死的父亲爱妾重新修墓并立庙祭祀,这是作为儿子必须的尽孝表现,也是宣示是高祖合法继承人的表现 。


其二,笼络人心 。吕后虽然残酷的处死了戚姬和如意,但按照汉代规制,戚姬却没有违法犯罪,因而开国元老功臣对吕后的这一作为多不赞成 。例如功臣周昌在高祖生前虽然坚决反对以刘如意取代刘盈为太子,但高祖死后,他又坚决保护刘如意安全,为此不惜多次对抗吕后的旨意,吕后也拿他没有办法 。就此而言戚姬与其子刘如意惨死,同情多在戚姬一边 。就连由吕后养大,且深受吕后宠爱的高祖庶出儿子淮南厉王刘长也为戚姬喊冤 。他杀了吕后的情人辟阳侯郦食其后向文帝诉说理由:“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 。刘长的行为代表了刘氏诸王对戚姬的同情 。(详见《史记》《汉书》)从这些情况看,为戚姬修墓立庙祭祀是笼络开国功臣与刘姓诸侯王的重要举措 。


其三,形势所迫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高祖与戚姬的婚姻只是这样简单的写道:“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但根据史料与考古证据,戚姬父亲戚鳃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戚鳃:“初起从为郎,以都尉守蕲城,以中尉侯,五百户 。”在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二月初,戚鳃因功封临辕侯,置临辕侯国 。受命统领卫戍长安城的北军,其职位相当于今天的首都警备区司令,应该说权高位重 。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有西汉临辕侯铜虎符,高14.6cm,宽16.9cm 。符作卧虎形,昂首卷尾 。此为符的左半,内侧有方形凹槽 。虎背上有错银隶书9字:“与临辕侯为虎符,第二 。”(见图)这个铜虎符就是调动北军的印信 。陈平,周勃诛诸吕时依靠的就是这支北军,由此足见戚家的影响 。


■ 临辕侯虎符 |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依据《史记》,汉惠帝四年掌管北军的戚鳃病逝,吕后于汉惠帝二年处死戚姬,当时手握重兵的戚鳃顾全大局并没有异动,他死后吕后主持的汉庭为其谥号坚侯,其封国由子戚触龙继承 。临辕侯国传四世:坚侯戚鳃-夷侯戚触龙-共侯戚忠-侯戚贤 。吕后在世时不敢动戚家父子,其原因盖出于戚家父子属于左右汉初朝政的功臣集团 。吕后死后戚鳃掌管的北军诛杀诸吕,文帝继位不可能不对戚家忌惮 。在此情况下,文帝为戚姬重修陵墓立庙祭祀就成了安稳北军,笼络戚家的必需,更是与功臣集团联络感情的必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