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咸阳土包包太多,所以懒得关心戚姬墓吗?( 六 )






其四,出于同情 。文帝母薄姬与戚姬地位相同,同样受到吕后排挤 。戚姬遭遇必然得到薄姬与文帝的同情 。其次,文帝以庶出第四子继位,难免其他兄弟不服,为庶母修墓立庙祭祀也在宣示自己继位的合乎情理 。


有以上四点必要,汉文帝为戚姬重新修墓并建庙祭祀可以说势在必行 。


3
戚山寺的前身就是戚夫人庙 。


按照西汉初年的墓葬制度,皇室贵族的墓已普遍筑有坟丘 。在坟丘之前,往往设祭祀用的祠堂 。咸阳民间代代相传都说戚山寺是汉文帝为祭祀惨死的戚夫人所建 。如果戚山就是指戚姬墓或戚夫人冢 。那么在戚姬墓旁建祭祀戚姬的祠堂(俗称戚夫人庙)也顺理成章 。


即使汉文帝没有下令为戚姬建祠祭祀,作为临辕侯的戚姬的娘家也会在诛灭诸吕之后为戚姬建祠祭祀 。我们已经考证戚姬墓就在戚山上,故戚姬祠(戚夫人庙)应在戚山无疑 。只是由汉文帝时期距今已经2000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王朝不断更替,战乱不断延续,戚夫人庙毁于战火变乱之中也属正常 。后来佛教逐渐兴盛,戚夫人庙也就如很多古庙一样演变成为佛教寺院,或者在戚夫人庙旧址上建起佛教庵寺也属正常 。而且戚山寺这一寺院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戚墓的庙,这也印证着其前身为戚夫人庙 。文革时期农业学大寨,在戚山南缘平整土地时曾多次发现汉代筒瓦、瓦当残片,甚至方形流水管道,也可印证汉代时这里可能有较大规模建筑存在,这个建筑极有可能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戚夫人庙 。


根据现有资料,戚山寺这一名称出现的相当晚 。咸阳县志录有一通《慈惠庵记碑》碑文,这《慈惠庵记碑》的慈惠庵就是今天的戚山寺前身 。按照佛教的规定,庵为尼姑修行之所,一般不许和尚进入,所谓“尼姑居处本无郎”就是这个意思 。依照《慈惠庵记碑》记载,“新建慈惠庵”是在 “清康熙廿四年岁次乙丑七月朔一日”,主持修建慈惠庵的是清顺治年间的佛教禅宗曹洞派门人中叅和尚,注意是和尚不是尼姑,和尚建尼姑的庵堂岂非咄咄怪事?这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在中粲之前此地就原有个慈惠庵 。《慈惠庵记碑》碑文开首之“新建”二字,也可佐证在清顺治之前慈惠庵就已存在 。至于何时改为和尚修行的戚山寺,目前还没有找到证据 。但当初是庵不是寺,是否与该庙祭祀的是女性神祗有关?如果是女性神祗,那么她是谁?


■ 乱草丛中的慈惠庵记碑


此外,《慈惠庵记碑》碑文记有:“慈惠庵者,卜郢原(应为毕郢原)之戚家沟废城之址而建焉者也 。”这里的“废城”是指什么?碑文未说 。但戚山寺旧址现在尚存一民国三十六年(即1948年)十二月一日所立碑石一座,碑名为《荆、石老先师功高德重纪念碑》 。碑文首行到第二行有这样的说明:“XXXXX者,乃西汉高皇时戚氏旧居之处也 。”(“X”代表因墓碑损毁看不清楚的字)
■ 荆、石老先师功高德重纪念碑
■ 部分《荆、石老先师功高德重纪念碑》,右侧有“乃西漢髙皇時戚氏舊宅……”


我判断,这个“西汉高皇时戚氏旧宅之处也”中的“旧宅”,当是《慈惠庵记碑》碑文的“旧城” 。“戚氏旧宅”只能有两种解读,一是汉高祖在位时戚姓人氏曾经居住的地方,二是高祖宠妃戚姬曾经居住的地方 。联系“西汉高皇时”这个定语,如果是前者的含义,就应该判定是临辕侯的戚家而不是普通戚姓人家 。考虑到我国古代直至民国时期对出嫁女性的称呼为“姓+氏”,显然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笔者分析,结合“戚山”这个名称,所谓的“旧宅”应该就是祭祀戚姬的祠堂或庙宇,后人以讹传讹,说成是戚氏“旧宅”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